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6h】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民族旅游的研究综述

2.2 旅游资源相关研究

2.3 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3 民族旅游资源的含义、类型划分及资源调查

3.1 民族旅游资源和民族资源型景区的含义

3.2 民族旅游资源调查

3.3 民族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4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特征研究

4.1 甘肃省民族旅游发展背景

4.2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类型分析

4.3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评价分析

4.4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5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差异特征研究

5.1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度研究

5.2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研究

5.3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集中程度差异研究

5.4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均衡程度差异研究

5.5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丰裕程度差异研究

6 结论与研究局限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和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族旅游以其特殊的环境和相应的地理区域,依托其独具特色的具有核心吸引力的民族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迎合了大众渴望享受和体验异质文化的天性。世界各国民族旅游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实例众多,但是将重点固定在民族旅游资源视角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的总体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特征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认清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禀赋状况,总结民族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并对构建区域旅游业的有效空间模式、指导区域旅游业的合理规划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的民族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旅游吸引功能的人文类民间习俗景观资源和自然类地域生物景观资源。笔者依据民族旅游资源的性状,梳理出完整的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包括8个主类、27个亚类、81个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论文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从数量上看,甘肃省424个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分属8个主类、27个亚类、81个基本类型,与国标相比主类占有率为100%、亚类占87.10%、基本类型占52.26%。其中,自然类民族旅游资源亚类占国标的76.47%、基本类型占国标的50.00%;人文类民族旅游资源亚类占国标的100%,基本类型占国标的60.71%。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8大主类拥有的资源单体数目看,F建筑与设施类和 H人文活动类型的资源单体占据绝对的主体(51.18%),C生物景观类、A地文景观类和 E遗址遗迹类型的资源单体总和仅占全省民族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33.25%;从27个亚类拥有的资源单体数目看,FA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类型占比17.45%,位于各亚类型首位。
  第二,从质量上看,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的整体质量一般,8大主类和27个亚类均呈现出以普通级资源单体为主体、优良级资源单体比重小的等级结构。甘肃省424个民族旅游资源单体中,普通级民族旅游资源占75%,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仅占25%;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储量为1301分,主体类民族旅游资源(673分,占总储量51.73%)高于辅助类民族旅游资源(452分,占总储量34.74%);27个亚类中,储量最丰富的为 FA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类,其资源储量为270分,占总储量的20.75%。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平均品质分为2.87,属于一般水平,在27个亚类中,平均品质最高的为 CC花卉地单体类旅游资源(平均品质5.00分),其中有12个亚类资源其平均品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第三,从空间分布特征上看:
  (1)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从其规模和等级的空间分布看,呈现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主要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其民族旅游资源占比最大,且优良级资源分布最多;第二个层面主要有张掖市和酒泉市,其民族旅游资源占比及优良级资源分布次之;第三个层面主要有武威市、天水市、陇南市,其民族旅游资源占比相对较少,且优良级资源分布少,资源分布并不平均,且差异较大。
  (2)从空间分布类型看,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最邻近指数为0.8393,其实际最邻近距离(47.78km)小于理论最邻近距离(56.93km),在空间上呈现凝聚型分布格局。并通过测算 Voronoi多边形面积的变异系数(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检验了最邻近分析法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
  (3)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为45.60,从区级尺度上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较为集中。
  (4)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量基尼系数高达0.863,平衡指数仅为0.137,空间分布的罗仑兹曲线表明仅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2个地区民族旅游资源数量就已达到全省民族旅游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在14个地市中民族旅游资源呈集中分布特征,且分布均匀程度很低,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
  (5)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经综合评价法分析,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少数民族地区,这也与全省民族旅游资源在其他属性上的分析结果相吻合。
  第四,从发展策略上看,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重要的民族自治区域,其民族旅游资源聚集程度、丰度和价值均属于优良等级,其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宜将民族旅游资源视为本区域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民族旅游资源向民族旅游产品的转型,使民族旅游产业成为该区域旅游产业体系中的主导性产业或支柱性产业;张掖市和酒泉市是甘肃省位于丝绸之路腹地和河西走廊中西部的两个区域,域内蕴藏着丰富的生态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及民族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的态势良好,前景广阔,其民族旅游资源的聚集程度、丰度和价值较之于域内其他属性的旅游资源而言,尚不具有率导和支撑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柱作用,但是作为具有较高等级的民族旅游资源宜加大开发、生产和宣传营销的力度,使之成为域内旅游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域内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体系结构,提高其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天水、武威及陇南三市都有其独特优势甚至垄断优势的旅游资源,但是,显著地,其民族旅游资源的空间聚集度、丰度及价值都不足以成为发展民族旅游业态的基础性和支撑性资源,该地区宜科学地和精准地定位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旅游产业体系结构和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