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河西走廊绿洲型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研究
【6h】

河西走廊绿洲型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3国内外研究进展

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论文重难点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2.2研究方法

2.3数据来源及处理

3 城镇综合实力测算及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分析

3.1城镇综合实力测算

3.2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分析

3.3本章小结

4 城镇潜力值测算及时空演变分析

4.1城镇潜力值的时间演变

4.2城镇潜力值的空间演变

4.3本章小结

5 城镇空间吸引范围界定及其时空变化

5.1城镇空间吸引范围

5.2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镇空间吸引范围划分

5.3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全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6.2研究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1990-2012年河西走廊各县(市/区)空间相互作用强度

附表2:1990-2012年河西走廊各县(市/区)空间联系隶属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城镇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镇间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与共享。城镇空间联系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城镇体系竞争力的强弱,进而决定着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兴衰。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以空间相互作用的量化研究来反映城镇空间联系的强弱。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城镇和区域之间,不同性质的城镇组成不同类型的城镇体系,城镇间空间相互作用方式和强度也存在差异,分析空间相互作用的强弱和演变趋势可以为城镇和区域发展的规划、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绿洲型城镇是干旱区水土资源组合较好的区域,同时也是人类经济活动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受自然条件特别是水资源的限制,城镇规模总体偏小。空间分布受绿洲分布限制,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和时空演变特征也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城镇体系。河西走廊是绿洲型城镇体系的典型代表,对其空间相互作用及时空演变规律的总结研究,能够明确各城镇的发展状况,城镇间的地域差异及演变规律,有利于促进河西走廊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和发展战略的制定。
  论文运用因子分析、改进的引力模型、改进的潜力模型和空间点的吸引范围模型,基于六个时间断面的数据,分别从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城镇潜力值和城镇空间吸引范围的时空变化方面探讨了1990-2012年河西走廊县域城镇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论表明:①河西走廊城镇综合实力逐年增加,各城镇综合实力大小和涨幅存在差异,嘉峪关市核心地位优势突出。②城镇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总体加强,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小主要受城镇综合实力、城镇行政地位和城镇地理位置的影响。嘉峪关市和肃州区表现出明显的同城效应和强烈的一体化趋势,金川区和凉州区受空间邻近效应影响明显。③河西走廊城镇潜力分布区域不均衡,空间分异和空间辐射的特征和演变规律显著,嘉峪关市和肃州区潜力值大且增长迅速,空间集聚能力强。④城镇空间吸引范围方向主要受中心地和空间近邻效应指向影响,空间吸引范围的变化,各层次的城镇存在差异。城镇综合实力、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域的面积是影响城镇空间吸引范围大小的三个主要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