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陶渊明及其辞赋思想主题研究
【6h】

陶渊明及其辞赋思想主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陶渊明生平经历与仕隐探因

第一节 陶渊明生平经历

第二节 陶渊明仕隐探因

第三节 陶渊明悲剧意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感士不遇赋》思想主题研究

第一节 《感士不遇赋》主题研究述评

第二节 不遇的悲慨

第三节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与董仲舒、司马迁同题赋作之比较

第四节 “士不遇”现象文化解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闲情赋》思想主题研究

第一节 《闲情赋》主题研究述评

第二节 求美悲剧的文学隐喻

第三节 《闲情赋》对同类诗赋的继承与超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归去来兮辞》主题思想研究

第一节 《归去来兮辞》主题研究述评

第二节 《归去来兮辞》题解及写作背景

第三节 归田地图的诗意描绘

第四节 张衡《归田赋》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之比较

本章小结

本 文 结 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三篇赋作为专题观照,在吸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着重研读探讨其各自思想主题意蕴,探讨各自文学文化渊源,并试图揭示三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此四个方面的论述来把握审视陶渊明三赋。陶渊明出身寒族,虽然曾祖显赫一时,但到他时,家道早已衰落,远不复从前。身处极端重视门阀的东晋朝,寒微的出身,混乱黑暗的世道,注定了陶渊明怀才不遇有志不伸的悲剧命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内心极度痛苦,虽经五仕,而终竟莫遇。出仕失败后,转志从文,归田乃是其不得已之选择,其诗文仍然难掩深重的悲剧意识。这是本文探讨陶渊明三赋主题思想及出处行节的切入点。感士不遇赋》抒发了作者不遇的悲慨。与此前同题之作相比,其超乎同类之处主要在于作者情志及其消解方式上的标新。士不遇历史现象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国度的必然产物,也有士自身的具体原因。《闲情赋》主题在学界歧说纷纭。此赋通过叠合传统的比兴手法,以君子求美悲剧的文学隐喻模式喻指美的不久长和人生不遇的历史宿命,从而获得了永恒的哲学品格。它虽属奕代继作,但自出机杼,匠心独运,确立了在同题赋中的典范地位。《归去来兮辞》乃陶渊明标志性赋作。此赋通过陶渊明归田地图的诗意描绘,宣告了陶渊明五官三休之后的终极人生定调。该赋祖述张衡《归田赋》,而有变创与发展。它是陶渊明心灵地图的诗意呈现,确立了田园生活范式。三赋依次构成陶渊明从立志入仕到仕路不通归念滋长终竟弃仕归田转志从文心路历程之文本依据的三维层次,呈现为经纬交织互文见义的心灵图景和文化注脚,形成彼此互为表里、互为呼应、相辅相成的田园论述结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