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6h】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综述

2.1鸟类群落生态学的发展

2.2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内容

2.3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现状

2.4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3研究区域概况

3.1历史沿革

3.2自然地理概况

3.3自然资源概况

3.4社会经济概况

4研究方法

4.1调查方法

4.2生境划分方法

4.3季节划分方法

4.4鸟类多寡程度的划分方法

4.5统计方法

5结果与分析

5.1物种组成及区系成份

5.2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鸟类群落多样性

5.3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季节鸟类群落组成

6讨论

6.1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现状

6.2鸟类多样性特征变化

6.3公路干扰与鸟类的适应性生存

6.4 气候变暖对鸟类分布的影响

7安西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保护建议

7.1主要问题

7.2保护建议

8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安西保护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以保护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气候环境孕育了很大一部分适于旱生和湿地生的鸟类资源。安西保护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一个生态板块,有关其鸟类多样性的研究较少,刘迺发等于1988~1989年、2002~2004年对保护区进行了两次科学考察,并对保护区内的鸟类资源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由于近十年来气候逐渐变化,保护区内的生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改变,使得鸟类在空间尺度上稍有变化。为进一步了解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状况,笔者于2012~2014年在进行国家林业局全国第二次野生动物调查的工作中,对安西保护区四种不同生境及四个季节的鸟类资源及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与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共调查到鸟类108种,隶属于15目28科71属。从居留型来看,保护区有留鸟65种,占调查总物种数的60.2%;夏候鸟27种,占总物种数的25.0%;冬候鸟11种,占10.2%;旅鸟有5种,占总物种数的4.6%。因此,区内鸟类以留鸟为主。从区系成份来看,保护区鸟类属广布种的有84种,属古北界的有23种,东洋界的1种,分别占调查总种数的77.8%、21.3%、0.9%。
  2.在安西保护区的108种鸟类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2种,占总数的1.9%;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占总种数的14.8%。我国特有鸟类1种,为黑尾地鸦(Podoces hendersoni)。列入CITES附录Ⅱ的物种有17种,占调查总数的15.7%。IUCN濒危等级中被列为近危(NT)的物种有5种,占4.6%。
  3.根据生境类型将安西保护区的鸟类划分为荒漠鸟类群落、疏林灌木鸟类群落、湿地鸟类群落及农田–居民区鸟类群落共4个群落。运用Shannon-Weinner指数分析了各群落的多样性;采用Pielou均匀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物种的均匀度;用Simpson指数分析了各群落的优势度。结果表明:各生境之间鸟类多样性差异明显;疏林灌木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湿地鸟类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
  4.对鸟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采用了G-F指数的分析方法。经分析得知,农田-居民区鸟类群落的G-F指数最高;疏林灌木鸟类群落的F指数和G指数均最高。
  5.用Smith相似性系数对各群落做了相似性比较,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疏林灌木鸟类群落与农田-居民区鸟类群落之间相似性最高,经聚类分析发现,二者首先聚为一类,与采用Smith相似性分析的结果一致。
  6.对四个季节的鸟类群落特征做了分析,发现秋季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夏季的次之,冬季的最低。
  7.秋季鸟类群落的F指数、G指数、G-F指数均最高;冬季鸟类群落的G-F指数最低,且与其它三个季节相差较大。
  8.基于本次调查,分析了目前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放牧干扰、水位下降、非法捕猎和毒杀水鸟、旅游业带来的人为干扰等,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