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黑河中游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6h】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黑河中游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脆弱性研究进展

1.4国内研究进展

1.7技术路线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概况

2.2数据来源

3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3.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演变分析

3.2土地利用幅度变化

3.3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3.4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3.5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分析

3.6土地利用转移分析

4 黑河中游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时空分布格局

4.1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内涵及评价模型的构建

4.3脆弱性指数的计算

4.4黑河中游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分析

5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脆弱性的影响

5.1土地利用类型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5.2 土地利用类型生态脆弱度分析

5.3 黑河中游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相关性

6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变化问题备受关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及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脆弱,被科学家逐渐关注,成为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土地利用系统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更是二者链接的纽带,因此,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对于完善LUCC研究成果,深入探讨系统脆弱性的驱动因素及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等科学问题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35年中,5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为主要来源,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幅度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转移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及分布格局做了基础的分析,利用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黑河中游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脆弱性评价模型对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区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土地利用效益,基于以上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结论:
  (1)基于前人对TM影像的解译工作,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8种用地类型,从5期数据的空间变化来看,黑河中游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的地类主要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主要集中在耕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中,耕地、城镇用地、其它建设用地及农村居民点有扩大的趋势,而水域和林、草地有较为显著的减少。
  通过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数据的测算和分析,得出在研究区不同的时间段内,土地利用动态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基本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土地的利用频率持续增大,人类活动较为频繁且干扰程度也逐年上升;随着土地开发程度的深化,土地利用程度基本处于上升阶段,上升幅度也均大于0,发展势头良好;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转移过程中,自然用地大部分都转入了耕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区域生境质量明显下降,尤其是水域面积缩小迅速,人类活动面积逐年扩大。
  (2)利用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了黑河中游地区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区划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证明,黑河中游地区的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基本呈北低南高的趋势,且与黑河流域的走向一致,呈条状分布;在不同的研究时段内,脆弱性指数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在2010年,中北部地区系统压力明显改善,这与中北部地区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较大有关;从脆弱性的空间转移来看,黑河中游地区的脆弱程度相对上升,大部分转移发生在轻度脆弱向强度脆弱区转化的过程中。
  (3)本文分3个步骤对生态脆弱性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和描述,结果证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与脆弱性程度密切相关,人类活动越频繁,开发利用程度越深的地区,脆弱性程度越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脆弱性指数中,人为利用级的脆弱性指数远远高于自然再生利用级,人类活动对自然生境的影响深远;系统脆弱性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的转移较为频繁,土地利用与系统脆弱程度在空间上相关性较强,社会-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变化效应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