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TM/ETM+数据的肃南县湿地景观特征及变化分析
【6h】

基于TM/ETM+数据的肃南县湿地景观特征及变化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湿地的定义

1.3国内外研究进展

1.4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地理位置

2.2自然环境

2.3人文与经济环境

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数据预处理

3.3湿地类型识别方法及精度分析

4湿地分布与变化特征

4.1湿地分布特征

4.2湿地类型变化分析

4.3 湿地类型转移分析

5湿地景观特征与演化分析

5.1 景观指数选取与计算

5.2景观特征分析

5.3景观特征演变分析

6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且独特的生态系统,处于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系统的湿地研究对于保护湿地资源及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持湿地的基本生态过程,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研究区,选择1987、2000、2008、2013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配合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土地利用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通过实地调研和GPS定位验证,对目视解译方法以及最大似然分类、神经网络分析、支持向量机等计算机分类方法提取的湿地类型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其中目视解译精度最好,正确率为86.86%,Kappa系数为0.8847,支持向量机分类次之,正确率为77.28%,Kappa系数为0.6983,最大似然法最低,正确率仅为58.0%,Kappa系数为0.4872。利用目视解译得到的1987、2000、2008、2013年四期研究区湿地类型分布图,概况表达了湿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变化量、变化速度、变化率等指标对1987~2013年湿地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引入斑块数量、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等10个景观生态指数,借助景观生态学方法,从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两个层次上讨论了研究区湿地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研究表明:研究区共有9类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2013年湿地总面积1484.95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23%;1987~2013年间,研究区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共减少面积107.72 km2,减少速度平均4.14 km2/年;2008年之前湿地减少速度较快,2008年之后减速放缓。湿地类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比较明显,转出面积最大的类型是永久性河流,主要转换为洪泛湿地和沼泽化草甸;转入面积最大的类型是沼泽化草甸。从景观特征现状来看,湿地内斑块数量较多,形状不规则,说明湿地景观分离度大,破碎度高。从演变趋势来看,2008年以前湿地景观形状复杂,2008年以后湿地斑块形状变得紧密,边缘简单化。在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景观和景观要素类型都趋于破碎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