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物流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6h】

物流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创新点和难点

2 物流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2.1物流业发展改进经济效率

2.2物流业发展降低经济运行成本

2.3物流业发展促进商品价值实现

2.4物流业发展有助于实现价值增值

3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3.1我国物流规模加速扩张,但区域差距不断拉大

3.2东中西部物流业演进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4 物流业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4.1基准模型的设定

4.2变量选择和数据描述

4.3面板模型实证检验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增速放缓和调整的新阶段,各界都在探寻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物流业近年来在我国快速发展,加上它对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节约交易成本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4年国务院颁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将物流业明确为我国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此背景下,为探究物流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借鉴经济学理论分析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效率改进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价值实现效应和价值增值效应,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我国区域物流业的演进特征,最后选取1998-2013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利用计量模型分析了物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发现,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第一,1998年以来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加快,同时物流业的发展也存在区域性的差异,东部地区物流规模最大,中部地区物流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二、物流业的产出弹性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呈现三个阶段性特征:在经济增长的低分位点,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稳定;在经济增长的0.3-0.8分位点间,物流业对经济的贡献度与总产出协同增长;在高分位点,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与低分位点类似,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第三、物流业在西部地区的产出弹性最大,其次是中部,最小是东部。基于实证结果,文章从四个方面给出相关政策建议,提升物流市场运行效率,促进物流带动经济增长;合理布局物流产业,提升区域物流能力;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推广低碳物流,实现绿色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