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TH防治芒果采后炭疽病及其系统获得抗性机理
【6h】

BTH防治芒果采后炭疽病及其系统获得抗性机理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本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诱导抗病性及BTH的抗病机理

1.1.1 植物诱导抗病性概念及其特征

1.1.2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诱导因子

1.1.3 植物抗病诱导剂BTH的抗病机理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处理

2.1.1 试验材料

2.1.2 BTH处理

2.1.3 接种处理

2.1.4 取样方法

2.2 试验设计

2.3 方法

2.3.1 发病率

2.3.2 病斑面积

2.3.3 色泽

2.3.4 硬度

2.3.5 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测定

2.3.6 可滴定酸(TA)含量测定

2.3.7 还原糖含量测定

2.3.8 维生素C(Vc)含量测定

2.3.9 总酚与类黄酮含量测定

2.3.10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2.3.11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测定

2.3.12 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的测定

2.3.13 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

2.3.1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2.3.15 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2.3.16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2.3.17 β-1,3-葡聚糖酶(GLU)和几丁质酶(CHT)活性的测定

2.3.18 数据分析

2.4 仪器与试剂

2.4.1 主要仪器或设备

2.4.2 试剂

3 结果与分析

3.1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抗病性的影响

3.1.1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发病率的影响

3.1.2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病斑面积的影响

3.2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3.2.1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色泽的影响

3.2.2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硬度变化的影响

3.2.3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2.4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的影响

3.2.5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可滴定酸含量(TA)的影响

3.2.6 BTH处理对芒果果实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3.3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抗病相关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3.3.1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体内防御酶活性和病程相关蛋白的影响

3.3.2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活性氧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3.3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体内抗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采后BTH处理诱导芒果果实抗病效果

4.2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品质影响

4.3 采后BTH诱导芒果果实抗病的生理生化机制

4.3.1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4.3.2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活性氧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3 采后BTH处理对芒果果实体内抗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图

展开▼

摘要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每年因病害造成的损失很大,其中炭疽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利用诱导剂诱导果蔬自身产生系统获得抗病性逐渐成为果蔬病害防治的新途径。本研究以“象牙”(Nang klangwan)和“台农”(Tainong)果实为试材,以诱导剂苯丙噻二唑(Benzothiadiazole,BTH)为诱导抗病性激发子,通过损伤接种和贮藏试验,研究了BTH防治采后芒果果实炭疽病的效果、对贮藏品质的影响及其诱导系统获得抗性机理。研究结果如下:
   1.BTH处理显著降低了采后“象牙”和“台农”芒果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率。通过对果实的发病率,病斑面积变化研究表明,在50~300 mg/L处理浓度范围内,对于“象牙”果实,200mg/L处理效果最好,“台农”果实则为50mg/L处理效果最好。同时,对照“台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