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铁与民航运输经营博弈研究
【6h】

高铁与民航运输经营博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研究方案

2 基本理论

2.1博弈论

2.2交通方式划分理论

3 客户出行分析

3.1 影响因素分析

3.2 客流特性分析

3.3 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4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博弈模型研究

4.1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区间

4.2 旅客出行的效益模型

4.3 利用Logit模型计算客运分担

4.4博弈模型建立

5应用案例分析

5.1 京沪沿线目标城市客运分担

5.2 博弈模型建立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自高铁进入到交通运输中以来,给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并且改变了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竞争的格局。高铁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对民航,传统铁路客运,公路客运都造成了冲击,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原有运输方式的市场份额。例如建成通车后的郑西高铁用了短短五十几天就将幸福航空挤出了市场。通车的京沪高铁也同样抢占了平行的航线上的客源。但是高铁的运行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高铁建设的前期投入巨大,后期如何收回成本成为高铁运营中需要考虑的第一问题,所以高铁票价居高不下,甚至有时可以超过同时期机票价格。
  民航一直占领了交通运输方式中的高端市场。高铁在竞争中表现强势,民航不得不谨慎对待,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但是民航凭借其在高端市场几十年的经营,特别是中远途的运输上积累了大量的忠诚客户。民航又采取了灵活定价,加开航班,提高服务水平等,优化经营策略,调整战略部署等措施,外加民航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有效的应对了高铁带来的冲击。但是随着消费者对高铁的认同,高铁的各种制度逐步完善和优化,与民航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如何在竞争中实现最大化效益,成了摆在高铁与民航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在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之后,结合当前我国高铁与民航的市场运营情况,推导出900至1300公里的运输距离是高铁与民航竞争的主要区间。当距离小于900公里时,高铁凭借其优势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当距离大于1300公里后,民航的速度优势和跨越障碍的能力使其在这一段距离的竞争上保持优势。在中距离的运输中两者各有利弊,同时面临着消费者的选择。我们在这个范围内分析影响客户出行选择的几个因素,包括速度、舒适度、安全性、便捷性和票价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引进时间经济价值概念,然后将各因素进行合理量化,统一到价格上。计算出旅客选择高铁或民航的支付,建立旅客的出行效益模型。根据 logit客运分担模型分析旅客的出行选择,构建了旅客的出行分担率模型。最终构建出了高铁与民航的经营博弈模型,利用高铁与民航的总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总成本,推导出高铁与民航的最终博弈均衡。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在中距离高端运输市场中,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很清晰的表现为双寡头的博弈关系。我们以双寡头博弈的特征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以价格因素为基点的高铁与民航竞争博弈模型。并以北京到上海的客运通道内的高铁与民航之间的博弈为实例进行了论证,得到了在现有的竞争策略下高铁与民航利益最大化时的均衡价格。最后的结果表明高铁的均衡价格要高于现在的实际价格,民航则相反。这表明在趋向于理论均衡的过程中高铁还有涨价的空间,民航则应进一步对价格进行调整。但是我们注意到另外一点,民航的运输价格可以说是按照市场来定价的,在淡季会有很多降价措施。而高铁的定价机制是不透明的,并且也没有应对市场的价格变动措施。如果这种情况没有变化,有理由相信,在经过几轮的博弈之后,高铁的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