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属配合物固体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h】

金属配合物固体荧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金属配合物固体荧光材料研究进展

1.2.1 力致变色材料

1.2.2 气致变色材料

1.2.3 光致变色材料

1.2.4 热致变色材料

1.2.5 电致变色材料

1.3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1,8-萘酰亚胺衍生物过渡金属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试剂与仪器

2.2.1 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配体HL1和HL2的合成与表征

2.3.2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3.3 电化学实验

2.3.4 清除超氧离子自由基实验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2.4.2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2.4.3 配合物及配体的固态荧光性质

2.4.4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吡啶基苯并恶唑类配体与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剂与仪器

3.2.1 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配体3-PBO和4-PBO的合成

3.3.2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3.3 电化学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3.4.2 配合物4-6的热稳定性

3.4.3 配合物及配体的固态荧光性质

3.4.4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银银相互作用的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试剂与仪器

4.2.1 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部分

4.3.1 配体mbbp和abbp的合成

4.3.2 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3.3 电化学实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4.4.2 配合物7-11的热稳定性

4.4.3 配合物及配体的固态荧光性质

4.4.4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4.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金属配合物固体荧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染料激光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数据记录和存储、以及安全印刷等多种新兴的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些具有刺激响应型的金属配合物固体荧光材料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类材料通过改变一些条件,如机械研磨(力致变色)、热处理(热致变色)、光处理(光致变色)、通电(电致变色)和通过蒸气熏蒸(气致变色)可以响应外部刺激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光性质。此类敏感材料在信息记录、数据存储、防伪商标和光电器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萘酰亚胺类希夫碱、苯并咪唑和苯并恶唑类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和结构的多样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这些衍生物合成的配合物不仅结构易于修饰,配位模式多样,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以萘酰亚胺类希夫碱、苯并咪唑基吡啶和苯并恶唑基吡啶为配体,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对这些配合物的固态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介绍金属配合物固体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2.以1,8-萘酐为原料,合成了HL1和HL2两种配体(HL1和HL2分别是N-正丁基-4-[(E)-2-(((2-氨基乙基)亚氨基)甲基)苯酚]-1,8-萘酰亚胺,N-正丁基-4-[(E)-2-(((2-氨基乙基)亚氨基)甲基)-6-甲氧基苯酚]-1,8-萘酰亚胺),以及三种新型配合物:[Cu(L1)2](1),[Zn(L1)2(Py)]2·H2O(2)和[Ni(L2)2(DMF)2](3)。研究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固态荧光性能、及电化学性质。荧光实验的结果表明:与配体HL1相比,配合物2有明显的黄绿色荧光,该发光现象归属为金属离子微扰的配体发光,配合物1和3发生荧光淬灭。
  3.以2-羟基苯胺、3-吡啶甲酸和4-吡啶甲酸为原料,合成了3-吡啶基苯并恶唑(3-PBO)、4-吡啶基苯并恶唑(4-PBO)两种配体以及三种新型配合物:[Cd(3-PBO)2(NO3)2(H2O)2]CH3CN(4),[Zn(4-PBO)2(NO3)2](5),[Ag(4-PBO)2pic]n(pic=picric acid)(6)。接着对其热稳定性、固态荧光性能、及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金属配合物的固态荧光光谱显示配合物4和5与配体相比分别红移了12 nm、23 nm,且观察到明显的的蓝色荧光,这种荧光是由于金属离子对配体的微扰引起的,而配合物6发生荧光淬灭。
  4.以三苯基膦(PPh3),2,6-双-氮甲基苯并咪唑基吡啶(mbbp)和以2,6-双-氮烯丙基苯并咪唑基吡啶(abbp)为配体设计合成了五种银配合物,分别是[Ag4X4(PPh3)4][X=Cl,(7);X=Br,(8); X=I,(9)][Ag2(mbbp)2](pic)2·DMF·CH3OH(10)and[Ag2(abbp)2Cl2]n2n(pic)·CH3CH2OH(11)。研究了其固态荧光性质,最后对其分子内的Ag-Ag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荧光实验的结果显示银簇配合物7-9发出和配体PPh3相似的荧光,配合物10和11发生荧光淬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