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研究
【6h】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2.1相关概念界定

1.2.2理论基础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研究框架

1.5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综述

2.2国内研究综述

2.2.1规范研究述评

2.2.2实证研究述评

2.3小结

第3章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迁

3.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变迁回顾

3.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3.2.1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3.2.2新准则的主要特色

3.3小结

第4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比较研究

4.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内比较

4.1.1准则框架体系比较

4.1.2准则适用范围比较

4.1.3主要概念比较

4.1.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比较

4.1.5披露范围比较

4.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国际比较

4.2.1准则核算范围比较

4.2.2商业实质及其判断标准比较

4.2.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比较

4.3小结

第5章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思考与完善

5.1适用范围的界定问题

5.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问题

5.3准则中有关条款的相互矛盾问题

5.4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及其与关联方关系问题

5.4.1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问题

5.4.2商业实质与关联方关系

5.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判断问题

5.5.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特点

5.5.2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及其存在问题

5.6对具体准则质量评价问题的思考

5.6.1问题的提出

5.6.2具体准则质量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5.7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不以货币为媒介、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业务,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减少货币性资产流出、加快资金周转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行利润操纵等问题,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何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999年6月28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引入和全面地使用公允价值,实现了国际会计惯例的初步趋同。但是,时隔不久,鉴于当时公允价值被人为的滥用情况,财政部于2001年1月18日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了修订,基本上停止了公允价值的使用。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前两版使用基础上,又全力推出新的版本并更名为《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前两部准则相比,新准则在制定上具有明显的“原则导向”,引入了“商业实质”概念,重新启动公允价值,反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经济实质,保证企业资产、盈利状况的真实性。尽管如此,新准则仍然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和完善的地方。 鉴于此,本文通过新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对比研究,发现和分析了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合理做法,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针对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解决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