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血压参数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6h】

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血压参数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进展

致谢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一

论文发表二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及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水平、血压节律特点及血脂异常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否有差异,探讨哪些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更明显。 方法:对所有入选患者询问病史、体检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24小时收缩压(24hSBP)、24小时舒张压(24hDBP)、24小时脉压(24hP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白昼脉压(dP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夜间脉压(nPP)、血压昼夜节律>、颈动脉超声及血生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检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将观察对象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S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测定值差异。 结果:CAS组男性患者比率、平均年龄、TC、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4hSBP、dSBP、nSBP、24hPP、dPP、nPP水平及非杓型血压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危险因素≥13的个体率CAS组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非杓型血压、ABPM所示收缩压及脉压增大对CAS病变形成的影响更明显,男性比女性、年长、血脂异常程度愈重、多种危险因素在同一个体聚集,对CAS病变形成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