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核反应截面的实验测量及纠缠判据的研究
【6h】

核反应截面的实验测量及纠缠判据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1.1 中子核反应截面测量的意义

1.2 中子引起的核反应

1.3 量子纠缠的研究意义

1.4 量子纠缠研究历史

1.5 本文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实验系统与试验过程

2.1 实验系统

2.1.1 T(d,n)4He中子源

2.1.2 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子发生器介绍

2.1.3 γ能谱测量系统

2.2 实验过程

2.2.1 样品准备及监督片的选择

2.2.2 样品照射

2.2.3 照射样品的冷却

2.3 反应截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快中子引起的核反应截面测量结果与评价

3.1 评价手段

3.2 评价方法

3.3 锡同位素(n,2n)核反应激发函数的评价

3.3.1 锡同位素(n,2n)核反应数据

3.3.2 锡同位素(n,2n)核反应截面的理论计算值

3.3.3 锡同位素(n,2n)核反应截面评价

3.4 锡同位素(n,α)核反应截面测量结果及分析

3.4.1 锡同位素(n,α)核反应数据

3.4.2 锡同位素(n,α)核反应截面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量子纠缠基本理论

4.1 量子力学的函数空间

4.2 密度算符

4.3 纯态和混合态

4.3.1 纯态

4.3.2 混合态

4.4 可分离态和纠缠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体系统的纠缠判据的研究

5.1 可分性判据

5.1.1 PPT判据

5.1.2 HH-CAG约化判据

5.1.3 优化判据

5.1.4 纠缠度判据

5.1.5 Horodecki可分离性的充分必要判据

5.2 基于SU(1)和SU(2)系统的可分性判据

5.2.1 HUR不确定关系和SRR不确定关系

5.2.2 部分转置

5.2.3 高阶两粒子双模系统分离判据的推导

5.2.4 两粒子多模系统的分离判据的推导

5.2.5 高阶两粒子多模系统的分离判据的推导

5.2.6 结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核反应截面的测量是核物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它能揭示入射粒子与靶核相互作用机制,加深对核结构的认识,也是核技术和核能利用的基础数据。本文工作对快中子引起的锡同位素(n,2n)、(n,α)核反应截面的测量进行了系统的讨论,利用活化法以反应截面93Nb(n,2n)92mNb和27Al(n,α)24Na为中子注量标准,在中子能区13.5-14.6MeV,对112Sn(n,2n)111Sn、118Sn(n,2n)117Sn、124Sn(n,2n)123mSn、118Sn(n,α)115Cd、120Sn(n,α)117Cd和120Sn(n,α)117mCd的反应截面进行了测量,并利用HFTT程序对该反应截面进行了评价,做出了核反应激发函数曲线图,分析了核反应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关系,并与公开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量子纠缠是一种重要的物理资源,量子纠缠成为量子信息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纠缠的量化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仅仅低维量子体系的纠缠量化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高维的量子态仍就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在基于SU(1,1)和SU(2)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两粒子多模、高阶两粒子两模系统和高阶两粒子多模系统并利用海森堡不确定关系(Heisenberg uncertainty relation)、薛定谔-罗伯逊关系(Schrodinger-Robertson relation),同时结合部分转置理论,获得一系列的不等式来探测纠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