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6h】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选题价值和意义

1.3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5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1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产生的思想渊源

2.2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3章 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认识

3.1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内容

3.2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认识

第4章 当前我国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4.1社会治理的法治化与当前社会法制建设的现实矛盾

4.2社会转型与当前社会治理体制建设的现实矛盾

4.3社会治理精细化与治理主体能力建设的现实矛盾

第5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创新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5.1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指导下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

5.2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创新社会治理法制建设的启示

5.3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加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启示

5.4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创新社会治理主体建设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想资源挖掘出来并指导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就是这样一种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马克思在借鉴传统市民社会理论和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以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为出发点,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价值取向,对旧的学说、理论和制度展开了全面的批驳并进行了科学地扬弃和批判地继承。马克思剖析了市民社会的本质,研究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揭示了市民社会存在的种种异化现象,提出必须要超越市民社会,建立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对当代中国而言,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从现代化的早期阶段向后期阶段迈进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当前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管理方式上,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社会中,利益主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复杂多发,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加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社会治理的难度,也对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立足社会问题,把握全球发展,顺应时代变化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思想,不仅科学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社会治理领域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对今后创新我国的社会治理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这表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的协调发展,对社会治理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的重新解读,不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等方面的时代价值,从而为“十三五”时期创新我国的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资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