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胰Ⅱ号制剂对SAP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清胰Ⅱ号制剂对SAP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实验通过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观察其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程度,应用谷氨酰胺和清胰Ⅱ号制剂对其干预及治疗,探讨清胰Ⅱ号制剂对SAP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为其进一步开发、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104只SD大鼠,体重240±30g,雌、雄各半,随机分五组:假手术组(A组,n=8)、SAP模型组(B组,n=24)、清胰Ⅱ号制剂治疗组(C组,n=24)、谷氨酰胺治疗组(D组,n=24)、清胰Ⅱ号制剂加谷氨酰胺治疗组(E组,n=24)。A组开腹后仅翻动肠管;B、C、D、E组用3%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麻醉清醒,A、B组用灌胃器按1ml/100g/次生理盐水灌胃;C组用浓度为250g/L清胰Ⅱ号制剂按1ml/100g/次灌胃;D组用浓度为190mg/mL谷氨酰胺稀释液按1ml/100g/次灌胃;E组用C组加D组的方法处理。A组关腹后6小时取材,其余各组在制模后6、12、24小时三个时间点取材,每时间点取大鼠8只,观察腹腔内胰腺、胃肠道、周围组织大体及腹水情况。取胰腺组织做光镜病理检查,并行病理评分;回肠组织分别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病理检查,并行病理分级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二胺氧化酶、D-乳酸浓度,比色反应酶活力法检测血清淀粉酶活性。
   结果:与A组相比,B组6、12、24小时腹水量,血清AMY活性及TNF-a、DAO、D-乳酸的浓度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组内三个时间点的值逐渐升高,比较有差异(P<0.05)。与B组相比,C、D、E三组6、12、24小时腹水量,血清AMY活性及TNF-a、DAO、D-乳酸的浓度水平降低(P<0.05);三组内6、24小时及12、24小时间腹水量有差异(P<0.05);血清AMY活性及TNF-a、DAO、D-乳酸的浓度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组内三个时间点有差异(P<0.05)。与E组相比,C、D组6、12、24小时腹水量,血清AMY活性及TNF-a、DAO、D-乳酸的浓度水平同时间点升高(P<0.05)。胰腺病理评分B、C、D、E组高于A组(P<0.05);与B组比较,C、D、E三组在同时间点胰腺病理评分均减低(P<0.05);与E组相比,C、D两组在同时间点上均升高(P<0.05),C、D组间无差异性(P>0.05)。回肠病理分级评分6小时B、C、D、E组高于A组(P<0.01);12、24小时C、D、E组低于B组(P<0.05),C、D两组高于E组(P<0.05)。回肠扫描电镜:A组回肠粘膜表面微绒毛清晰、直立、凸起,排列较整齐;B组回肠粘膜及微绒毛坏死、脱落、融合,其表面见网状结构覆盖;C组回肠粘膜表面微绒毛隐约可见,萎缩变短,部分脱落,排列欠整齐。回肠透射电镜:A组肠粘膜上皮内质网、线粒体轻度肿胀,微绒毛结构正常;B组微绒毛受损、肿胀,肠粘膜上皮细胞肿胀明显,可见早期凋亡细胞。
   结论:SAP大鼠并发有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及障碍:清胰Ⅱ号制剂与谷氨酰胺均能降低血清中AMY活性及TNF-a、DAO、D-乳酸的浓度,减少腹水的生成,减轻胰腺及肠粘膜的病理损害,对SAP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且两者合用效果更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