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及其对中国的现实观照
【6h】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及其对中国的现实观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4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的形成

2.1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2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3从经典著作中探究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3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3.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3.2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3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批判

第4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1毛泽东的科技动力思想

4.2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科技动力思想

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动力思想

第5章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的现实价值

5.1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5.2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支持

5.3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自十八、十九世纪爆发了两次科技革命以来,科学技术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被世人所青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立身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对科技的本质以及其发展过程中与人、与社会以及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在此他对于科技发展的巨大动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与肯定。但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发展过程中对于人类以及社会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接踵而来,就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前瞻性的给出了关于解决这些负面效应的见解,比如通过发展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应对处理这些负面影响等。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诞生百余年来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从而失去活力,相反它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使其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依然光芒四射,并且进一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给予现实观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五代领导核心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国情,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并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动力思想,并且针对中国当前的现实实践发展形势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的价值实践。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不能没有来自科技的支撑。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科学技术的不平衡发展已经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产生了矛盾。因此在当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背景之下,探究“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及其对中国的现实观照”这一命题显得颇为关键,同时深刻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科技动力思想,对于我国“新常态”下生态文明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及开展“科教兴国”战略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