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锌、镉、镍、铅在绿洲土壤中形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6h】

锌、镉、镍、铅在绿洲土壤中形态分布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实验质量保证

第四章原状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趋势

第五章实验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趋势

第六章重金属的负荷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第七章结论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重金属的生物毒性不仅取决于其总量,更大程度上是受其存在形态的影响,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因此,研究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是非常有意义的。本论文以张掖市绿洲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培实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锌、镉、镍、铅加入土壤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与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原状土壤中,锌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残渣态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有机结合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可交换态锌;镉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残渣态镉>碳酸盐结合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有机结合态镉>可交换态镉;镍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残渣态镍>有机结合态镍>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碳酸盐结合态镍>可交换态镍;铅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残渣态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有机结合态铅>碳酸盐结合态铅≈可交换态铅。总之,原状土壤中锌、铅、镍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尽管镉也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但残渣态镉的分配系数要比残渣态锌、铅、镍的分配系数低很多,镉主要以残渣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形式存在。 ②在实验土壤中,锌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锌>碳酸盐结合态锌>残渣态锌>有机结合态锌>可交换态锌;镉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碳酸盐结合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可交换态镉>有机结合态镉>残渣态的镉;镍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镍>碳酸盐结合态镍>有机结合态镍>残渣态镍>可交换态镍;铅各个形态的分配系数按以下顺序递减:碳酸盐结合态铅>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铅>残渣态的铅>可交换态铅>有机结合态铅。总之,实验土壤中锌、铅、镉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形式存在;镍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 ③随着实验土壤中镉、锌、镍、铅负荷的增加,镉、锌、镍、铅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均呈现增加态势。进一步分析知,残渣态镉、锌、镍、铅增长态势不明显;可交换态镉、锌、镍、铅和有机结合态镉、锌、镍、铅增长态势均较为明显;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镉、锌、镍、铅增长态势极为明显。 ④随着实验土壤中镉、锌、镍、铅负荷的增加,残渣态镉、锌、镍、铅的分配系数均呈现显著的下降态势;有机结合态镉、锌、镍、铅变化趋势不明显或略有下降;可交换态锌、铅呈现极显著的增加态势,可交换态镉增加趋势不明显,可交换态镍先增大后减小;碳酸盐结合态锌、铅呈现极显著的增加态势,碳酸盐结合态镍先缓慢增加,随后变化不明显,碳酸盐结合态镉的分配系数先呈现极显著的增加趋势,但随后其增加趋势不明显,当镉负荷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此态镉的分配系数有减小的趋势;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镍呈现极为明显的增加态势,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镉、锌、铅刚开始时增加态势极为明显,但随后就表现出下降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