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细胞外ATP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的实验研究
【6h】

细胞外ATP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保护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功能恢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除应用现代显微外科技术来提高神经再生与功能恢复疗效外,人们将希望更多的寄托于神经损伤后的基础研究,希望能获得突破。其中发现了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它们可作用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然后分别通过相应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调控某些基因的表达,对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起重要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设法保护神经元免于神经损伤所致的退变死亡是恢复神经功能的基础。在神经系统中,三磷酸腺苷(ATP)可作为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和神经营养因子作用于神经元、各种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分化、增殖、凋亡、损伤和再生过程。对于周围神经高位撕脱伤后,ATP是否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影响。本实验在臂丛神经撕脱伤动物模型上,观察-ATP对脊神经根性撕脱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和神经元死亡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神经根撕脱组和神经根撕脱加ATP治疗组。行左侧臂丛神经根性撕脱术,术后实验组腹腔注射ATP(2mg/kg)0.4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4ml。术后2周、4周和6周后取材,处死动物后取C<,5>-C<,8>脊髓分别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丝蛋白(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术后2、4和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11.58﹪、9.87﹪和15.71﹪(P<0.0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NOS阳性率分别下降了7.68﹪(P<0.01)、13.68﹪和7.55﹪(P<0.05);实验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NF-200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ATP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