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敏感性与安全性评价体系——以宝天高速公路为例
【6h】

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敏感性与安全性评价体系——以宝天高速公路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1绪论

1.1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进展

1.2.2国内研究进展

1.2.3隧道涌水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现状问题

1.3研究内容

2研究区概况和生态环境现状

2.1高速公路概况

2.2区域水文气象特征

2.2.1水系与水文特征

2.2.2区域气候特征与降水趋势分析

2.3自然地理概况

2.4水文地质条件

2.5高速公路隧道特征

2.5.1宝天高速公路隧道

2.5.2花石山1号隧道概况

2.6生态环境

2.7水环境特征

3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敏感性

3.1隧道涌水条件及影响因素

3.1.1隧道地下水赋存的基本特征

3.1.2隧道涌水灾害的发生条件

3.1.3隧道涌水的动态变化特征

3.1.4影响隧道涌水量的一些基本因素

3.2花石山1号隧道涌水量预测

3.2.1水文地质条件概化及参数确定

3.2.2计算方法

3.2.3隧道涌水量计算结果

3.3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3.3.1隧道涌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3.2隧道涌水与地下水的关系

3.3.3地下水位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4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体系

4.1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4.1.1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

4.1.2评价方法

4.1.3指标安全指数的计算

4.1.4生态安全度的计算

4.1.5生态安全度的划分

4.2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2.1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

4.2.2隧道地下涌水生态环境影响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2.3因子评分

4.3验证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体系

4.3.1影响因素重要性排

4.3.2花石山1号隧道涌水生态安全评价

4.4隧道建设对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检验结果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参加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全球环境问题与危机的加剧,使生态安全作为与军事安全、国防安全等传统安全不同的一种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当前人们最关注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洪涝灾害、沙尘暴等大多数都属于区域尺度,我国局部地区的生态安全态势已经破坏、甚至损害了当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决定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高度。 隧道开挖过程中,由于大量的涌水,使得地下水位不断的下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参考国内外地下水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研究资料基础上,针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找出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产生的原因。 探讨了影响地下水水位生态环境的因素,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P-S-R指标体系模型,构造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系统的层次模型,确立各个层次的评价指标,包括包气带岩性、包气带结构、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化学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降雨、蒸发、植被覆盖度、水环境质量共11项。建立同一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表明地下水位是影响生态安全的最主要指标,权重为17%。以花石山1号隧道为例对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安全评价体系进行验证,反映了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体系基本正确,为隧道涌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供操作的评价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