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马克思的现代性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的一种分析
【6h】

基于马克思的现代性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的一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言

第一章现代性及其作为马克思理论的基本主题

第一节现代性的源起及概念释义

一、释义的方法论选择

二、语源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概念

三、史学意义上的追溯

四、现代性概念之内在规定性

第二节现代性的特征与悖论

一、理性的限度和内在矛盾

二、主体性及其弊病

第三节现代性:马克思理论的基本主题

一、遮蔽与缺场——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历史遭遇

二、视角的定位与主题的确立——现代性理论何以成为马克思思想的基本主题

第二章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史学勾勒、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史学勾勒

一、始于启蒙批判

二、从剖析“市民社会”展开

三、重返政治经济学批判

第二节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商品及其资本化: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起点

二、异化: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核心

第三节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明确的价值立场

二、鲜明的辨证态度

第三章马克思的现代性超越方案

第一节现代性的外在超越

第二节现代性的内在超越

第四章马克思现代性超越方案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建构

一、选择社会主义:毛泽东对现代性外在超越的探索

二、走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对现代性内在超越的探索

第二节邓小平、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现代性的建构

一、 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江泽民对现代性外在超越的探索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江泽民对现代性内在超越的探索

第三节基于现代性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反思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一、中国现代性的国际语境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二、中国现代性的国内语境分析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第五章科学发展观与现代性内在超越的新探索

第一节发展:中国特色现代性的永恒主题

第二节 以人为本:现代性内在超越的根本要求

第三节全面协调可持续:中国特色现代性建构的的基本要求

第六章结论:逻辑的历史植根于历史的逻辑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双重超越与实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外在超越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超越及其实质

主要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是目前重要的学术热点问题。 本文从马克思的现代性视阈出发,尝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做出一种分析。本文从现代性的缘起展开分析,对现代性概念做出释义后,揭示了现代性的特征和悖论;从马克思对现代性悖论的批判入手,认为现代性问题是马克思思想的基本论域和主题,在这一总体性问题涵盖下,简要地梳理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发展历程、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从中归纳出马克思的现代性超越方案。这样便形成并提供了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马克思的现代性视角。 基于这个视角,采用历史的和逻辑的相结合的方法,剖析马克思现代性超越方案中国化的历程,揭示这个历程、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体现的马克思的现代性内在超越和外在超越。逻辑的历史总是植根于历史的逻辑之上,基于马克思的现代性超越视角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现代性的内在超越,又体现了现代性的外在超越;马克思现代性的内在超越可以视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质的一种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