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空间生态传染病模拟研究:破碎化生境、Allee效应及空间尺度对传播动态的影响
【6h】

空间生态传染病模拟研究:破碎化生境、Allee效应及空间尺度对传播动态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空间生态传染病学的理论与发展

§1.1生态传染病学的由来与发展

§1.2空间结构的生态传染病学

§1.3空间生态传染病模型及研究方法

§1.3.1空间生态(传染病)学模型

§1.3.2偶对近似(Pair approximation)

§1.3.3 Join-Count统计方法

第二章疾病在捕食者中传播的捕食-食饵模型与模拟研究

§2.1捕食者受感染的生态传染病

§2.2空间隐含与显含的生态传染病模型

§§2.2.1空间隐含模型

§§2.2.2空间显含模型

§2.3数学分析与模拟结果

§2.4 Allee效应,生境破坏和随机性与时空动态

第三章空间异质性景观上的宿主-寄生传染病动态研究

§3.1空间异质性与宿主-寄生传染病

§3.2偶对近似模型与网格模拟模型

§§3.2.1偶对近似模型

§§3.2.2空间分析

§§3.2.3均匀场假设

§§3.2.4基于个体的模拟模型

§3.3模拟结果与入侵的数学分析

§3.4空间异质性和局部作用与疾病动态

§3.5小结

第四章生境破坏的空间结构对生态传染病系统动态的影响

§4.1生境破坏的空间格局与生态传染病

§4.2寄生-宿主-捕食网格模拟模型

§4.3模拟结果及统计分析

§4.4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主要研究结果与展望

附录:疾病入侵阈值的数学推导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生态传染病学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已成为当今生物数学研究中的前沿与热点。本论文选题于该领域的新焦点,即具有空间结构的生态传染病。空间生态传染病理论的提出扩展和丰富了种群及群落传染病研究,为环境变化和栖息地破坏下遭受疾病感染的濒危物种的研究提供了新颖的理论依据,并与空间技术相结合为从不同尺度研究疾病传播规律提供了深层次的生态与模型机理。本论文首先对生态传染病学的概念,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进而介绍了空间生态传染病的相关理论及模型:其次,基于疾病在捕食者中传播的生态传染病模型研究了Allee效应可能产生的复杂性动态以及疾病传播的时空动态与空间尺度,随机生境破坏和统计随机性之间的关系;再次,揭示生境破坏引起的空间环境异质性是如何影响空间宿主一寄生传染病系统中病毒的入侵,传播及物种分布模式,并阐述空间异质性的两个组分(丧失斑块的数量及其聚集程度)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最后,建立了宿主-寄生-捕食生态传染病模型,重点研究了生境破坏的不同空间格局对生态传染病动态的影响,并阐述了生态传染病系统内在的生物机制。其中,对捕食-食饵作用的生态传染病模型进行空间上的延伸以及讨论具有空间结构的生境破坏对生态传染病系统动态的影响都属于创新性的工作。论文主要采用两种研究手法:一是构建微分动力系统模型,例如偶对近似模型,利用相平面分析以及数值解对系统的平衡点及其稳定性进行阐述;二是建立空间显含的模拟模型,实现空间模式、结构与动态的可视化,弥补空间隐含模型对空间结构研究的不足。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得出如下新结果:(1)Allee效应在种群动态中扮演稳定还是不稳定角色取决于它的强度:(2)感染率和捕食率都是影响生态传染病系统中物种空间模式的关键因素;(3)均匀场假设、局部相互作用以及统计随机性对病毒入侵和分布模式均有着重要的影响;(4)种群个体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尺度复杂地影响了疾病传播的时空动态。随着邻体数目的增加,病毒的感染力度变得更大而且在空间上形成聚集的波形;(5)生境破坏及其空间结构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疾病的控制,这暗示人为对生境的干扰可作为疾病控制的一个潜在方法;(6)生境破坏的数量以及不同类型生境的空间分布格局都显著地影响了寄生病毒的入侵和传播,生境破碎化程度越高(高丧失斑块的数量或低聚集程度),将越有害于病毒的入侵和传播,这暗示了空间异质性是否有益于物种的入侵依赖于所考虑的生态过程:(7)由生境破坏引起的空间异质性的两个组分之间存在负偶联关系(trade-off);(8)在适度的生境破坏范围内,宿主种群能够平衡生境破坏带来的正负两种效应并呈现增长趋势:(9)在捕食-食饵系统中,寄生感染病毒极有可能在生境破坏量较低时爆发;(10)物种在面临生境破坏或者其它环境压力时表现出更高的聚集分布策略;(11)寄生-宿主/食饵-捕食生态传染病系统与共位捕食(intraguild predation)食物网结构具有相似的生物机制,其中捕食者扮演共位捕食者的角色,已感染食饵作为共位食饵,易感染食饵扮作共同消耗的资源;(12)位于最高营养级水平的种群对生境破坏的响应不一定是最敏感的,这不仅依赖于内在的生物机制同时也依赖于外在的环境干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