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釉基质蛋白联合Bio-Oss促牙槽骨再生的研究
【6h】

釉基质蛋白联合Bio-Oss促牙槽骨再生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品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器械及耗材

1.4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实验分组

2.2牙周基础治疗

2.3骨缺损建立

2.4缺损处理

2.5术后护理

2.6临床指标观察

2.7 CT扫描

2.8组织学观察

2.9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动物观察

3.2大体测量结果

3.2螺旋CT扫描结果

3.3 Micro-CT扫描结果

3.4 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3.5 甲苯胺蓝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釉基质蛋白对牙及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Emdogain(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联合Bio-Oss修复Beagle犬牙周骨缺损的成骨效果。
  方法:选取15-18月龄健康雄性Beagle犬3只,根据实验牙所在区段的不同将实验分三组。以每只Beagle犬左侧上颌、右侧上颌及右侧下颌第二、三前磨牙为实验牙,其中左侧上颌为空白组:仅行基础治疗,右侧上颌为Bio-Oss组:基础治疗+Bio-Oss+Bio-Gide,右侧下颌为EMPs组:基础治疗+Emdogain+Bio-Oss+Bio-Gide。在第二、第三前磨牙近中根处制备3mm×5mm的牙槽骨U型缺损,根据各个区的分组情况,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将龈瓣缝合,Bio-Oss组在缺损处填入Bio-Oss骨粉、再覆盖Bio-Gide生物引导膜、缝合,EMPs组在缺损处置入Emdogain+Bio-Oss骨粉、覆盖Bio-Gide生物引导膜、缝合。术后12W处死三只Beagle犬,行头部螺旋CT扫描,并截取术区颌骨片段进行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扫描,观察各组牙周骨缺损区牙槽骨的再生量。扫描完成后将每颗实验牙从原缺损区域一分为二,一部分常规脱钙行组织切片HE染色,另一部分酒精梯度脱水后行硬组织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观察术区新生的牙槽骨以及新生的牙周膜、牙骨质的情况。
  结果:1、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术后12W三组均观察到了新骨的形成,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s组新骨形成的量最多,Bio-Oss组次之,空白组最少。
  2、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术后12W三组均观察到了新生的牙槽骨,空白组、Bio-Oss组、EMPs组的新生骨体积(Bone Volume,BV)、骨体积与组织体积(Tissue Volume,TV)的比值——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目(Trabecular Number, Tb.N)呈递增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EMPs组可观察到大量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且有牙周膜纤维埋入。Bio-Oss组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形成量少,埋入的牙周膜纤维少。空白组的新生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形成量少于Bio-Oss组,几乎无牙周膜纤维埋入。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大致与HE结果相同,并且其中可见明显的新生牙槽骨与原有牙槽骨界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