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甘肃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甘肃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2培训方法

3调查方法

4质量控制

5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两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对比

2“十一五”项目适宜技术培训人员一般状况

3“十一五”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评价

4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十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与“十一五”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效果,探讨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十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十一五”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效果数据: (1)培训方式:省级培训10项适宜技术,县级培训5项适宜技术,均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2)两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对比研究:通过试验县、人员构成、培训方式、专家来源、适宜技术等5个方面的对比,体现“十一五”项目研究在“十五”项目基础上的改进程度。 (3)调查接受培训的医疗技术人员现状:通过《适宜技术被培训人员个人登记表》调查接受培训的医疗技术人员获奖情况、参加科研、创新情况、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接受培训次数、外出进修经历和同行业业务交流、对技术的需求和认知等情况。 (4)培训效果调查: ①培训效果的客观评价:比较各项技术培训前、课堂讲授后、互动强化后平均成绩的变化,客观评价培训效果。 ②主观评价:运用《适宜技术被培训人员个人登记表》在每项技术培训后对学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5)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①研究不同类型技术的成绩合格率。 ②通过学员素质和专业背景的分层研究,了解其对学习成绩、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 ③以授课专家职称、授课方式和培训组织管理为研究因素,分析其对适宜技术培训效果的影响。 结果: (1)两项目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对比: ①试验县和人员构成比较:“十五”项目培训2个试验县县乡2级医疗技术人员,“十一五”项目扩大到5个试验县县乡村3级医疗机构技术人员,村卫生所覆盖率达到62.76%;在技术人员学历、职称、单位级别方面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 ②培训方式和专家来源:“十五”项目采用集中、外派和现场培训,邀请27名省外专家授课,“十一五”采用分级、分类培训,邀请7名省外专家和14名省内专家授课。 ③适宜技术:“十五”培训26项适宜技术,全部来源于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十一五”项目培训21项中西医技术,其中10项卫生部和中管局推荐,11项为省自选技术。 (2)接受培训医疗技术人员现状: ①科研创新:县、乡、村3级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科研获奖差别很大(P<0.01)。县级医生科研能力较乡医和村医强,村医最差。 ②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县级技术人员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培训学习(61.54%)、自学书报(61.54%)、网络(57.69%),乡医主要靠网络(62.10%)、培训学习(61.29%)和自学书报(53.23%),村医主要靠自学书报(61.37%)、广播电视(44.46%)和网络(34.26%)。 ③需求:技术人员对中西医技术的需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宜技术的需求与技术人员职称有相关关系(P<0.01),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的需求有统计学差异(P<0.01)。 ④技术认知:技术人员对适宜技术的认知与职称、单位级别相关(P<0.01),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对适宜技术的认知有统计学差异(P<0.01)。 (3)培训效果: ①学习效果: 1)省级培训:培训前到课堂讲授后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P<0.05)。3阶段西医适宜技术的平均成绩分别为41.34、65.45、65.74;其中乙肝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应用在课堂讲授后低于60分;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的为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为36.94分。5项中医适宜技术的成绩在课堂理论讲授后、互动强化后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提高了27.86、36.95分。互动后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技术成绩(63.40)最低。 2)县级培训:村医培训后平均提高了22.05分,其中农村癌痛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推广应用技术培训前后都低于60分; ②技术掌握程度: 1)省级培训:学员对5项西医适宜技术的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适宜技术熟练应用的顺序依次为:糖尿病足的防治及胰岛素规范化使用(33.77%)、高血压病的规范化治疗(32.47%)、慢支及肺心病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应用(30.26%)、乙肝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29.87%)。技术人员对5项中医技术的掌握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县级培训:村医在3项西医适宜技术培训后,对技术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能熟练应用的技术依次为:慢支及肺心病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应用(9.02%)、高血压病的规范化治疗(5.72%)、农村癌痛患者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推广应用(3.52%)。村医对2项中医技术掌握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培训效果影响因素: ①适宜技术类型:学员对西医技术的需求较高(Z=2.13,P<0.05),对西医技术专家互动强化的满意度比中医技术高11.57%(2=12.66,P<0.01)。 ②学员专业背景:学员职称、学历、单位级别越高,对适宜技术的需求更高,对适宜技术的掌握更好,对适宜技术再培训的需求越低。 ③授课专家职称:授课专家职称越高,学员对授课的满意度越高(rs=0.13,P<0.01)。 ④授课方式:被培训医疗技术人员对专家课堂理论讲授的中、西医技术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他两种授课方式的满意度中、西医技术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⑤技术人员对培训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合理性、教学内容适合性有74.79%、78.52%、78.88%表示满意,对教学环境、设备设施仅有45.72%学员表示满意。 结论: (1)甘肃省“十一五”适宜技术培训研究在“十五”项目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培训推广扩大规模、建立了约束和激励政策、采用分级培训、人员专业对口、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技术和省内自选技术相结合、省外和省内专家相结合,建立甘肃省自己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专家库,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设立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网络平台。 (2)甘肃省慢性病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医务人员掌握了针对当地常见慢性病的简单、易行、经济、有效、适用的技术,其知识水平、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在今后适宜技术培训过程中,应根据技术特点、设备要求、培训组织单位能力、师资条件、学员素质及数量等,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增加首次培训时间,将每班培训人员数控制在30~50人之间。 (3)学员的职称、学历、专业、所在单位级别、授课专家的职称、适宜技术本身的特性、授课方式、培训组织管理等不同程度地影响适宜技术培训效果。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在今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过程中,应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使有限的培训资源产出最大的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