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6h】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域的解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斜坡区及其邻近的颅底区域重要结构的观察和辨认

2.2后颅窝内结构的显微外科解剖

2.3尸头标本冠状位逐层显微外科解剖

2.4尸头标本的模拟内镜下斜坡区手术解剖

2.5颅底斜坡区域骨性结构的测量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斜坡区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研究,为扩大的内镜下经鼻入路至斜坡区的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和形态学依据。
  方法:选取10例湿性头颅标本和20例干性头颅标本,分别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内镜解剖研究和干性颅骨解剖测量。(1)5例湿性头颅标本,使用钢锯沿腭骨垂直板后缘水平垂直冠状位锯开,在显微镜下对斜坡区域进行解剖操作、形态学观察。(2)5例湿性头颅标本,模拟内镜经鼻至斜坡区手术入路,进行内镜下解剖学观察,主要观察斜坡区及后颅窝内结构的内镜下特点和相互位置关系。(3)20例干性头颅标本进行颅底斜坡区周围解剖标志的辨认,测量两侧成对的结构:翼管、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外口、枕髁、颈动脉管外口距正中线的距离;以及测量不成对的结构:鞍背至枕骨大孔前缘、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枕骨大孔前缘、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咽结节、咽结节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
  结果:(1)通过对斜坡区进行显微镜下解剖操作,确定出位于蝶窦底壁的翼管神经后端和咽结节是扩大内镜下经鼻入路到达斜坡区域的重要颅外解剖标志。(2)通过模拟扩大经鼻至斜坡区的手术入路,确定出内镜下磨除斜坡区域骨质可以显露自头侧脚间窝至尾端枕骨大孔的脑干腹侧面及上、中、下三对血管神经复合体。(3)骨性斜坡由蝶骨体及枕骨斜坡部共同构成,上界为鞍背,下界为枕骨大孔前缘。岩斜裂位于斜坡外缘,分隔枕骨与颞骨岩部。鞍背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为46.50±4.05 mm,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为26.26±4.00 mm,蝶骨斜坡软骨结合部至咽结节的距离为20.01±0.50 mm,咽结节至枕骨大孔前缘的距离为14.41±0.73 mm。斜坡两旁成对的结构距中线距离分别为:翼管左侧13.14±0.37 mm、右侧13.05±0.33 mm,颈静脉孔左侧28.26±0.40 mm、右侧28.08±0.35 mm,舌下神经管外口左侧18.44±0.68 mm、右侧18.30±0.60 mm,枕髁左侧8.74±0.11 mm、右侧8.66±0.15 mm,颈动脉管外口左侧28.80±0.69 mm、右侧29.15±0.78 mm。
  结论:(1)斜坡由两个颅内标志分为上、中和下三部分,即外展神经于斜坡背侧的硬膜开口及舌咽神经在颈静脉孔神经部的硬膜通道。这一斜坡的分段方法与后颅窝上、中、下血管神经复合体的概念相对应。(2)扩大内镜下经鼻入路可以根据斜坡及毗邻的后颅窝病变的具体位置磨除局部斜坡骨质到达并切除病变组织。(3)位于蝶窦底壁的翼管神经的后端开口和咽结节是扩大内镜下经鼻入路到达每一斜坡区域的重要颅外解剖标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