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思想和毛泽东的主体观
【6h】

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思想和毛泽东的主体观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第一节:哲学与主体性问题

一、主体性的哲学传统

二、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概念解释

第一章、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思想

第一节:古希腊哲学中的主体思想

1、泰勒斯哲学的意义

2、普诺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3、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第二节:中世纪哲学中的主体观

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第三节:文艺复兴以后的主体思想

1、培根:以科学抗神学,人的主体性发挥

2、哥白尼革命:人性的大解放

第四节、近代哲学的主体思想

第五节: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中的主体思想

第六节: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体思想

1、康德

2、费希特

3、谢林

4、黑格尔

5、费尔巴哈

第二章、马克思的主体观

第一节:马克思主体观的理论来源

1、黑格尔:人是自我意识。实体即主体

2、费尔巴哈:人是现实的感性存在

第二节:马克思的主体观

1、劳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直接体现

2、人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3、人的异化

第三章、毛泽东的主体观

第一节:毛泽东早期思想中的主体观

一、体育问题上的主体观

二、人的本质问题上的主体观:人是理性的动物

三、无我论到唯我论的转变:从《给黎锦熙的信》到《<伦理学原理>批注》

四、青年毛泽东的主体观:精神上的无我论,物质上的唯我论

第二节: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的主体观

一、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观

二、毛泽东的群众主体观

三、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观

四、实践的主体观

参考书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主体的研究,自古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古希腊从自然哲学开始,经过了主体的渐渐觉醒,最终认识到人在已知世界中的主导地位。西方哲学关于主体的研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古希腊哲学,是主体性尚未觉醒的时期。中世纪是哲学的黑暗时期,神性代替了全部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恢复了人的地位。近代哲学高举理性的旗帜:作为理性的起点和终点有一个“自我”,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那个先验的“我”、甚至黑格尔的绝对自我,都是在从理性的角度来为世界寻求解释。康德的哥白尼革命,正是从以往的关注客体到关注主体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隶属于西方哲学的传统,但又与其相区别,马克思通过自己的经历与认识,形成了一个以实践的人为基础的庞大的哲学体系。这正是成熟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来源。
  毛泽东思想处在整个哲学的大流变中,同时也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的革命斗争在反帝与反封建之间风生水起。在国际环境中,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的优良传统,构成了其思想的主体。同时,生活在积贫积弱、社会矛盾重重的旧中国,毛泽东思想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以及救国图存,许多激进思想的影响。在青年毛泽东时期,他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尤其是宋明理学,包含着强烈的唯心主义成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并非始终如一,其中有一个转变,最初毛泽东思想以“无我论”为主,后来逐渐倾向“唯我论”。而事实上,无我论和唯我论最后在毛泽东那里得到了调节。在精神上,他认为人的天性是由宇宙真理所赋予,而在现实生活中,秉承天理的每个个人,才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1920年,毛泽东逐渐转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思想上,也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巨变。他抛弃了以前的唯心主义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接受了唯物辩证法。他的主体观简言之:人是世界的主体。但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时候,也必须受到客体的限制。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