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气象条件对三原冬小麦影响的研究
【6h】

气象条件对三原冬小麦影响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案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2方法

第三章 三原县冬小麦生长的气候适宜度

3.1 对适宜度函数的检验

3.2年际与物候期适宜度变化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候变化对三原县冬小麦物候期的影响

4.1 资料来源与数据处理

4.2生育期气候特征与物候期变化特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气候因子对三原县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1 历年单产与气候基本要求

5.2 光、热、水在生育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应对干旱措施-水量调控

6.1 理论依据、数字特征、产量系数

6.2 采集数据,找出产量C的频率曲线

6.3 偏态概率密度函数理论模型的分析提炼

6.4 偏态概率密度函数生产模型的建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讨论

7.1 全文总结

7.2特色和创新点

7.3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气象条件无论从生态、生理、生长发育还是分布等方面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进而影响产量。本文利用三原县近30年基本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三原县近30年冬小麦的气候适宜度、生育期的气候特征、主要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水分条件等气象条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1)近30年,三原县南部平原和北部旱原冬小麦生长的气候适宜度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分别为0.018/10a,0.035/10a。具体来讲,除温度适宜度外,日照和降水适宜度均有明显升高趋势,对三原全县的冬小麦生产是有积极作用的。
  (2)近30年,县南平原、县北旱原冬小麦生长期内降水减少、温度升高、日照时数增加,呈暖干化变化趋势;县南平原和县北旱原抽穗、成熟两个物候期有明显提前趋势,而两地播种、越冬和返青3个物候期均有明显推迟趋势。相关分析显示:在所有气象因素中,温度是影响三原县冬小麦物候期提前或推迟的主要气象因素,而降水对物候期提前或推迟的影响最小。
  (3)温度、降水、日照条件对三原县冬小麦产量的效应。从温度积分回归a(t)曲线可看出:负效应较大值出现在小麦出苗-分蘖和拔节-抽穗期两个时段,正效应a(t)极大值为5.7;日照对三原县冬小麦生育期的正负效应不很明显;从平均降水积分回归a(t)曲线看,降水a(t)值的效应对县北旱原比较显著,故a(t)值呈正效应。因此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适时抓好冬灌。
  (4)三原县的光、温、水,其自然量,每年是有一定范围的,特别是光照时数、温度,是很难人为改变的,但水量是人为可以增加的。本文在缺水的县北旱原,利用已有的实验,进行抽样统计,运用提炼出的概率密度函数,优化了配合比,节约了库水,提高了冬小麦产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