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系统评价
【6h】

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及分类

1.2 发病率与危险因素

1.3 病理机制与靶向治疗

1.4 传统治疗方案

1.5 靶向药物治疗方案

1.6 研究目的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2.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2.5 统计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及文献筛选

3.2 基线特征

3.3 偏倚风险结果

3.4 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Meta分析结果

3.5 发表偏倚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 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不同类型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疗效与耐受性。
  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月1日,同时检索相关专业期刊、会议论文集、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和追溯纳入文献和相关Meta分析的参考文献,以获取所有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制定的标准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5.1.0版本推荐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文献31篇共计6321例患者,包含六类靶向治疗药物共计14种药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靶向药物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死率[OR=0.57,95%CI(0.42,0.77),P=0.0003],其中只有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死率[OR=0.52,95%CI(0.31,0.87)。P=0.01],其他靶向药物不能降低患者病死率;靶向药物增加了肺动脉高压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33.7米[95%CI(28.82,38.59),P<0.00001],不同种类靶向药物均可增加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靶向药物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恶化率[OR=0.46,95%CI(0.30,0.71),P<0.00001],其中除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OR=0.95,95%CI(0.55,1.63),P=0.85]和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OR=1.16,95%CI(0.65,2.07),P=0.63]外其他靶向药物均可降低患者临床恶化率;靶向药物改善了患者耐受性[OR=0.72,95%CI(0.60,0.85),P=0.003],其中只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OR=0.68,95%CI(0.47,0.98),P=0.04]和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OR=0.47,95%CI(0.60,0.85),P=0.60]优于安慰剂;靶向药物降低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呼吸功能评分单位[MD=0.56,95%CI(-0.78,-0.34),P=0.06],不同种类靶向药物均可降低患者呼吸功能评分;靶向药物降低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力4.18mmHg[95%CI(-5.40,-2.96),P<0.00001],除前列环素受体激动剂外MD=-7.40,95%CI(-16.46,1.66),P=0.11],其他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肺动脉压力;靶向药物较安慰剂提高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指数[MD=0.39,95%CI(0.25,0.52),P<0.00001],不同种类靶向药物均可增加患者心指数;靶向药物降低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循环阻力[MD=-0.71,95%CI(-0.88,-0.54)。P<0.00001],不同种类靶向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肺循环阻力。
  结论:靶向药物可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提高运动能力、呼吸功能和心功能,改善患者耐受性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