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兰州市城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环境效应研究
【6h】

兰州市城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环境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

第三章 兰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城市生态的关系

3.1 兰州市地理区位与土地开发概述

3.2 城市中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环境生态的基础分析

3.3 兰州市城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兰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影响本市生态的测度模型

4.1 模型构建的目的及拟解决的问题

4.2 PLS-结构方程模型概述

4.3 兰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体系构建

4.4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对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的可持续性分类

4.5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对生态环境效应影响的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第五章 兰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影响本市生态的测度例证

5.1 数据来源及处理

5.2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各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模型估计

5.3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各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程度分析

5.4 测度结果

第六章 兰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对本市生态效应的影响评价

6.1 数据来源及处理

6.2 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兰州市短期及长期可持续性污染的评估

6.3 评估结果的运用——兰州市与银川市的对比

6.4 评估结果的运用——兰州市与名古屋市的对比

6.5 结论

第七章 兰州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7.1 兰州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7.2 促进建设用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增长是一个城市横向上建设用地面积和纵向上建设空间都不断得到开发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攀升,但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不断凸显,因此,如何实现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学术界从土地开发强度着手分析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了不同区域、不同开发强度水平下二者关系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耦合关系的变化,但是从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视角切入分析其各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差异,以及对于兰州市这样一个工业化城市其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效应有何特征却鲜有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兰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找出兰州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依此提出改善其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在对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的文献综述、作用机理和影响方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兰州市生态环境现状,以兰州市2000-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定量研究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效应的关系:首先,构建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和生态环境效应指标体系,制定生态环境效应分类标准,提出研究假设;其次,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各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作用程度的差异;再次,在对生态环境效应分类的基础上,运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测算出兰州、银川、名古屋的建设用地开发强度、长期可持续性污染、短期污染的综合指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路径系数,并分别与银川、名古屋对比,从而对兰州市进行评价并总结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主要研究结论:(1)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效应显著正相关,但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各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总的来说,建设用地开发广度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于建设用地开发深度;其中建设用地开发广度各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差异显著,工业用地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居住用地次之,交通设施用地最小,建设用地开发深度各衡量指标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差异不显著。(2)兰州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的生态环境效应主要为长期可持续性污染,在不采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变化对生态环境效应的边际影响不断减小,但生态环境效应恶化程度不断加强,所以兰州市一方面要控制城区的开发强度,加快兰州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从而将兰州市城区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控制在土地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极限阈值之内;另一方面要从优化城市布局和加强环境污染控制两个方面改善生态环境。(3)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对生态环境的边际影响呈先递减后急剧增加的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