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睡眠时间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6h】

睡眠时间与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1 睡眠

2 睡眠时间与糖代谢异常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分组及诊断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2 不同睡眠时间分布下的人群特征

3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的人群特征

4 不同睡眠时间分布下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

5 睡眠时间与糖调节受损的发生风险

6 睡眠时间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中英文术语缩略词表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人群睡眠时间状况和糖代谢情况,并探讨睡眠时间与糖代谢的相关性。
  方法:利用“Reaction”研究甘肃地区资料,抽取兰州市社区40~75岁符合条件的居民共8526例进行研究。提取性别、年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状况、打鼾情况、独居情况、职业状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检测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按夜间睡眠时间<5小时(h)、~6h、~7h、~8h、~9h、>9h将研究人群共分为6组。统计并分析该人群的睡眠时间状况,并探讨不同睡眠时间分组与正常糖耐量(NGT)、糖调节受损(IGR)、糖尿病(DM)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8526例研究对象中,男性2446例(28.7%)、女性6080例(71.3%)。平均年龄(57.5±8.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4.1±3.2)k g/m2。平均睡眠时间为(7.62±1.16)h,男女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人群的IGR、DM患病率分别为28.1%、23.9%,男性DM的患病率高于女性(31.5%vs20.9%,P<0.05)。
  (2)睡眠时间<5h组、~6h组、~7h组、~8h组、~9h组、>9h组中的人群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3.54±0.92)h、(5.75±0.40)h、(6.85±0.28)h、(7.79±0.32)h、(8.67±0.35)h、(9.89±0.88)h。各组分别占总人群比例分别为1.3%、19.1%、23.6%、39.6%、21.1%、5.2%。
  (3)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睡眠时间下FBG、HbA1c、HDL、LDL、TC均有显著性(P均<0.05)。将睡眠时间~8h设为参照组,睡眠时间<5h的F BG、HbA1C水平较参照组高(P均<0.05)。HDL-C、TC均在睡眠时间~9h偏低和睡眠时间~6h偏高(P均<0.05)。与参照组相比,睡眠时间~9h时BM I水平偏低(P<0.05)。
  (4)在研究对象中,NGT、IGR、DM者所占百分比分别是47.9%、28.1%、23.9%,52%研究对象患有糖代谢异常。总的来说,糖代谢异常人群的年龄偏大,血糖水平(FBG、2hPG、HbA1c)、血脂水平(LDL、TG、TC)、BMI、WC、SBP 和DBP均偏高(P均<0.05)。
  (5)睡眠时间<5h组的DM的患病率较其它睡眠时间组偏高(P<0.05)。不同睡眠时间分组下,IGR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不同睡眠时间分组下男女IGR、DM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将睡眠时间~8h设为参照组,DM、IGR患病率设为因变量,未调整混杂因素时,睡眠时间<5h可增加DM、男性IGR的患病风险。在上述基础上,调整年龄、性别、WC、HDL-C、LDL-C、TG、TC、睡眠情况、打鼾史、文化程度、职业状态、独居情况、体力活动、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及吸烟史因素后,睡眠时间<5h仍可以增加DM、男性IGR的患病风险。进一步调整BMI因素,上述相关性仍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睡眠时间<5h与男性IGR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睡眠时间<5h是男性IGR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时间<5h与DM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睡眠时间<5h是DM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