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退耕还草政策对武威地区区域农业经济影响力动态研究———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6h】

退耕还草政策对武威地区区域农业经济影响力动态研究———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退耕还草政策实施回顾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1.4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2实验设计

2.3天祝县退耕还草实施项目

2.4实验方法

2.5数据来源

第三章 退耕还草对天祝县生态条件的影响

3.1天祝县退耕还草前后土地利用变化

3.2退耕还草后生物种类变化

3.3退耕还草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第四章 天祝县退耕还草政策生态经济效益分析

4.1 政策经济效益比对分析

4.2 农牧民政策满意度实证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主要结论

5.2存在问题

5.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草食畜牧业、振兴农业作为西部草原地区的重要战略,是保障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依据。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甘肃省武威市所属的国家级贫困县,是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的国家级示范县,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态问题,因传统的以放牧为主的自然经营模式、草地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不合理利用和滥垦、滥牧、滥挖及破坏等因素,严重制约本地农村社会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天祝县草地畜牧业存在的问题,采取资料收集法、入户调查、访谈、调研和分析的方法,主要论证天祝县退耕还草政策实施的急迫性、其政策实施措施的合理性、退耕还草对其农业发展的生态学和经济学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考察。验证了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必要性,根据各地的山地客观条件和农林牧各业生产的要求,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对三个乡镇150户农牧民进行实地的牧户调研。研究发现,退耕还草政策实施,在短期内增加了农民收入,其退耕后农户增收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补贴与退耕后劳动力的转移。同时,加强生态建设,通过立足草原环境监测、草原监理体系改革和管理制度创新,综合治理20万亩,累计治理近200万亩。研究表明:
  1.通过退耕还草,天祝县取得了一定生态效益,其牧草盖度由81.3%增加到97.5%,良种牧草占比提高4.78%,鲜草产量由原有的120.15kg/hm2提升到336.43kg/hm2,毒杂草比例由8.35%下降到3.50%。同时三个乡镇牧户在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后其养殖猪牛羊数量均有所增加。
  2.通过退耕还草,天祝县农牧业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已经使牧草产草总量提高20~30%,生产加工草产品总量提高120万公斤,饲养草食畜6000只,实现经济价值100万元。恶化草原经过封育禁牧后,经济效益上涨5590万元;同时,仔畜成活率高达95%以上,牲畜死亡率只有6%。
  3.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后,广大农牧民收入水平明显增加,从1998年的农牧民实际收入的1147.47元/人增长到了5946元/人,增长幅度近5倍,平均每年增长7.15%。通过Logit模型分析了不同牧民对政策的态度,表明自政府对农牧民补贴停止后,农牧民收入紧缩,新一轮退耕还草工程实施后的政府补助已成为农牧民共同的心愿。
  退耕还草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天祝县作为我国退耕还草示范县,同时也是甘肃省内高寒草甸地区,研究其退耕还草政策,对于在高寒草甸地区政策决策、经济发展以及具体实施方法,都有着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