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长早期小麦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对不同水分供应模式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6h】

生长早期小麦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对不同水分供应模式响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1 植物水分有效性

1.2 水分供应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 水分供应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1.4 水分供应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5 植物、养分及微生物的交互作用和根际效应

1.6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麦生长早期持续性干旱对根际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小麦生长早期间干湿交替对根际养分和微生物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小麦生长早期不同补水模式对根际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植物移除后土壤水分含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小麦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球种植面积约2.2亿公顷,小麦-牧草轮作是粮草耦合的常见模式。干旱是影响小麦生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尤其生长早期的干旱胁迫会对小麦后期生长产生一系列负效应,最终导致籽粒减产。已有研究表明较高的根际微生物活性可以缓冲干旱对小麦的抑制效应,然而现阶段对于生长早期小麦及其根际微生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在温室条件下,以粉砂壤土为试验土样,通过对小麦生长早期阶段施加不同的持续性干旱、干湿交替、补水模式等水分供应情景,测定其下小麦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以及有效养分含量的测定,并对植物移除后土壤水分变化对微生物和养分的影响开展了研究,以明确小麦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物对不同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在10%、20%、30%、40%和50%(最适水分含量)田间持水量(WHC)盆栽土壤中分别种植小麦和未种植小麦,4周后,移除植物获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各设置保持在原水分梯度和均复水至50%WHC两个处理,暗室培养,在5d、10d和20d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氮、磷(MBC、MBN、MBP),有效氮、磷(AN和AP)和水溶性碳(WEOC)。结果表明,在10-20%WHC处理中,小麦地下生物量高于地上生物量,而在30-50%WHC处理中,地上生物量高于地下生物量。原水分土壤中,累计土壤呼吸、MBC和 MBN随水分梯度降低而降低。30-50%WHC处理中,根际土壤累积土壤呼吸、MBC和MBN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AN含量随土壤水分降低而增高。在30-50%WHC处理中,非根际土壤AN含量较高且是根际土壤的3倍。复水提高了原水分在10-20%WHC处理的土壤呼吸和MBN。根际土壤中,50%WHC处理累积呼吸、MBC和MBN始终高于10%WHC处理。持续性干旱对根际土壤土壤微生物量、活性和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高于非根际。干旱胁迫降低了土壤养分有效性,导致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植物的缓慢生长加剧了水分胁迫对微生物的影响。
  2.在20%WHC土壤中种植小麦1周,在之后的3周生长中,以1周为一个周期设置干旱期(20%WHC)和湿润期(50%WHC)随机排列组合,并以在50%WHC和20%WHC处理作为对照。结果表明,50%WHC处理下小麦地上、地下生物量、MBC和WEOC最高,但土壤AN和AP含量最低。含2个干旱期组合处理中,第二和第三周为湿润期时,小麦生物量、土壤MBC高于其他处理。含3个干旱期组合中各处理间植物生物量、微生物量和AN含量没有差异。早期干旱会降低植物对 AP的吸收。说明小麦生长和土壤微生物对连续干旱更为敏感。
  3.补缺量模式中,在50%WHC土壤中种植小麦,生长4d后实施以4d为一个循环的3个不同的灌溉补水频率处理。处理1(1TW):在每个循环的1d补水至50%WHC;处理2(2TW):每个循环的1、3d补水上一个循环失水量的50%;处理3(4TW):每天补水上个循环失水量的25%。补齐模式中,在50%WHC土壤中种植小麦,每当土壤水分降低到40%、30%、20%和10%WHC时,将土壤水分恢复至50%WHC。结果表明,补缺量模式中,生长24d后小麦生物量在4TW最高,而MBC含量在2TW最高,且生物量和MBC都在1TW处理最低。在4WT处理下土壤NO3-含量比在1TW和2TW处理下低30%。补齐模式中,小麦生物量和 MBC随补水时土壤水分降低而降低。WEOC含量在40%WHC处理达到最大。土壤AN含量和AP含量在10%WHC补水处理中最高,在40%WHC处理下最低。NO3-含量随补水时土壤水分含量升高而降低。植物生物量比土壤微生物量对干旱胁迫更为敏感。
  4.在土壤水分为50%WHC条件下种植小麦4周后,收获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将土壤水分调至50%、40%、30%、20%和10%WHC后置于暗室培养。连续测定25d土壤呼吸,并在5,10和25 d测定根际和非根际土壤MBC、MBN、MBP和AN、AP。结果表明,根际累计土壤呼吸是非根际土壤呼吸的2倍且随着土壤水分降低而降低。根际土壤中,10%WHC处理MBC含量高于50%WHC,二者的差异随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MBN含量在20-50%WHC处理比10%WHC高2倍。根际土壤WEOC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二者之间差异随土壤水分升高而增加。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较高,土壤水分降低对根际土壤的影响小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抵御干旱能力较强且依然保持较高的活性。
  研究通过对比植物生长、土壤养分有效性与微生物特性对不同水分供应模式的响应,明晰了干旱胁迫下植物生长、根际土壤养分与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协同关系。为揭示水分胁迫下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养分有效性的根际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明确了植物移除后,根系介导的有机物输入维护干旱胁迫下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作用。为小麦生长早期的土壤水分调控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稳定具有实践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