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控缺陷披露次数与审计收费——基于审计风险感知视角的实证研究
【6h】

内控缺陷披露次数与审计收费——基于审计风险感知视角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近些年,财务舞弊事件日益曝光,内部控制有效性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人们投资决策的另一重要依据。目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带来的影响开始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在学术界也掀起了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潮。企业披露内控缺陷的行为向市场传递了企业存在风险的信号,自然增加了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若企业多次披露内控缺陷,一方面代表企业并未重视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对披露的缺陷进行纠正。无论是缺乏能力还是应有的态度,都将进一步增大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然而,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是否充分注意到企业的多次披露缺陷行为,进而对其暗含的更高审计风险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呢?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影响审计收费有审计成本和风险溢价两条路径。一是通过加大审计投入,通过提高审计质量来规避高审计风险,二是选择与管理层合谋,通过进行审计意见购买收取更高的风险溢价来弥补审计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那么,面对从内控缺陷披露次数中感知到的高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会选择哪条路径来应对风险进而影响审计收费呢?对此,本研究探讨了内控缺陷披露次数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路径,并进一步探讨了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在内控缺陷披露次数与审计收费间发挥的调节作用,不仅有助于了解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态度及完善内控的能力,还有助于了解注册会计师是否充分考虑企业的审计风险并做出反应。 本研究在梳理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6年沪市A股的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审计风险感知的视角,检验了内控缺陷披露次数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通过检查其与审计意见的关系揭示了内控缺陷披露次数影响审计收费的内在机理,继而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下,内控缺陷披露次数在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行为时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控缺陷披露的次数越多,注册会计师感知到越大的审计风险,进而收取越高的审计费用作为风险补偿。同时,面对内缺陷披露次数反映的高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出具更多的非标审计意见以规避审计风险。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在内控缺陷披露次数与审计收费行为的关系之间发挥了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当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将感知到更大的审计风险,直接对企业收取高额的审计费用,从而削弱了内控缺陷披露次数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而当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较低时,注册会计师更多从披露的缺陷方面感知审计风险,因而随着内控缺陷披露次数的增多,审计收费随着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