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本体-功夫”视域下的《庄子》“本真”思想研究
【6h】

“本体-功夫”视域下的《庄子》“本真”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绪 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庄子》中“真”与“本真”概念的研究状况

二、研究方法与视角

第三节 本文思路

第一章 道与本真

第一节 庄子的道论

一、老庄对道的含义的升华

二、道作为本原和本体

三、道德

第二节 知与真知

一、能知的差别

二、知的四种区分

三、超越“有物”之境

第三节 排谴是非

一、先秦是非之争

二、有成心然后有是非

三、是非的相对性

四、是非对道的亏损

五、超越是非

第四节 本真的内涵

一、万物与本真

二、人与本真

第二章 实现“本真”的功夫

第一节 以“气”为对象的功夫

一、“气”的层次

二、功夫方法:“守”与“合”

三、功夫之效用:游乎天地之一气

第二节 以“神”为对象的功夫

一、“神”与“全神”

二、功夫方法 :“忘”与“凝”

功夫之效用:真人之知

第三章 庄子“本真”思想对内丹学的影响

第一节 对本真的认识

第二节 功夫原则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庄子》中,“真”具有“本然”的意思,且其中提出了“反其真”的命题,“反”通“返”,可以言“返”,说明有一个原初的地方存在。本文以“本真”而非“真”为研究对象,是为了强调“返”的功夫,后世道教“返还”的理论也受此影响。“本”是本然之性,“真”指一种相符,是就境界而言的,取“本真”亦是强调《庄子》中境界与本体的相合。“本真”是一种人“忘物我”、心灵至虚至灵的状态。这种境界不是由主体的自由意志控制的,只有当主体具备了实现本真的能力,这种境界才能自然呈现出来。所以,本文强调“本真”的实现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提高,“本真”之人必然是一个具有某种“功夫”的人。 本文从本体与功夫的角度对《庄子》的本真思想进行解读。首先明确了本真的实质及阻碍本真实现的问题是什么,紧接着探究应当怎样实现,即功夫怎么做的问题。 庄子认为阻碍本真实现的最大障碍是“成心”,成心的形成需要两步,第一步是心灵的外放,神识逐驰于外物,第二步是将心灵停放之处执着为实在、执着为观念。据此,功夫的原则就是神识内收,使心灵不再粘滞于外物。守气、守神共同的目的是将神识持续地拉回到自身、拉回到当下。在这种持续的内守练习中,心灵逐渐会不再执着于外在的观念、不再散乱妄动,最终去尽虚妄的自我,回复“尽受于天”的本真。《庄子》中给出的是功夫得以可能的依据以及依此确立的原则,具体的、程序化的操作步骤是由内丹学补充完整的。 功夫是由“气”与“神”两个方面展开的,那么最终也将获得这两方面的能力,两者都通向“虚”,但这“虚”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经过功夫锻炼后的人体之气能够合于天地之气的运化而游于大化流行,也就是说人通过“气”的功夫取得了自身思维、动作的开展无不合于运化规律的能力;“神”是觉知的能力,经过锻炼的“神”成为了“全神”,觉知的敏锐度将提高。此时的主体已经是经过了身心转化,拥有了“功夫”的主体了,这种功夫或者说能力蕴藏在虚之中,没有私虑和妄动,应物而起、不将不迎。 最后,说明庄子的本真思想对后世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尤其是道教内丹学。内丹学中的先天、后天区分,见道的状态以及修炼原则都与庄子的本真思想息息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