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欠发达民族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临夏州为例
【6h】

欠发达民族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临夏州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资料来源和数据说明

1.5.1 资料来源

1.5.2 数据说明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镇化

2.1.2 新型城镇化

2.1.3 城镇化耦合协调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2.2.2 空间正义理论

2.2.3 中心地理论

2.2.4 集聚经济理论

2.2.5 城镇内部空间系统论

2.2.6 非均衡增长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述评

2.3.1 国外相关研究

2.3.2 国内相关研究

2.3.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临夏州城镇化系统演化过程与特征

3.1 临夏州概况

3.1.1 总体情况

3.1.2 历史沿革

3.1.3 资源概况

3.2 临夏州城镇化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3.2.1 新中国成立后临夏州城镇化进程

3.2.2 临夏州社会经济情况总体分析

3.2.3 临夏州城镇体系分析

3.3 临夏州城镇化进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3.3.1 自然资源条件薄弱,城镇化建设代价高昂

3.3.2 民族宗教文化交汇,城镇化进程相对封闭

3.3.3 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城镇化发展较不均衡

3.3.4 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民进城遇成本障碍

3.3.5 产业结构偏离度大,城镇就业需求难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夏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变化分析

4.1 指标选择

4.1.1 指标选择的原则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指标的解释说明

4.2 耦合协调发展度计算及类型划分

4.2.1 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

4.2.2 耦合协调度模型的构建

4.2.3 耦合协调发展分类标准

4.3 临夏州人口—土地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4.3.1 临夏州人口—土地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分析

4.3.2 临夏州人口—土地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分析

4.3.3 临夏州人口—土地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特征分析

4.4 临夏州人口—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4.4.1 临夏州人口—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分析

4.4.2 临夏州人口—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分析

4.4.3 临夏州人口—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特征分析

4.5 临夏州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4.5.1 临夏州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分析

4.5.2 临夏州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分析

4.5.3 临夏州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特征分析

4.6 临夏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时空分析

4.6.1 临夏州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分析

4.6.2 临夏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度时序变化分析

4.6.3 临夏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分析

4.6.4 临夏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特征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临夏州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动态影响机理研究

5.1 SVAR模型

5.1.1 VAR模型定义

5.1.2 SVAR模型定义

5.1.3 SVAR模型构建

5.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协整分析

5.2.3 AR单位根检验

5.3 实证分析

5.3.1 Granger检验

5.3.2 SVAR模型的识别

5.3.3 脉冲响应分析

5.3.4 方差分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欠发达民族地区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调控优化策略

6.1 调控优化目标

6.1.1 人口吸引力泛化

6.1.2 土地承载力优化

6.1.3 经济支撑力强化

6.2 调控优化内容

6.2.1 放开户籍制度,加快吸纳农业转移人口

6.2.2 改革土地制度,重构紧凑城镇空间规划

6.2.3 关联产业集聚,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布局

6.2.4 保证制度供给,提升政府有效治理机能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7.3.1 研究测度方法的优化

7.3.2 研究空间尺度的拓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