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发优势、信息化技术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6h】

后发优势、信息化技术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后发优势理论与产业结构的跨越性转换

一、技术进步在产业结构转换升级中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对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作用

三、后发优势理论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转换

第二章 信息化与全球产业新一轮调整

一、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的三大特征

二、信息技术是推动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调整的驱动力

三、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美、日、欧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三章 对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

二、中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分析

三、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

第四章 发挥后发优势,利用信息化加速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信息技术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的理论浅析

二、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

三、信息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各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凸显,发达国家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加快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信息技术的崛起是20世纪最具革命性的事件,因其具有比一般技术更强的创造性、渗透性与倍增性等特征。作为一个关联度、感应度与带动度很强的产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催生了一批边缘产业,改造了一批传统产业,促进了“新”“旧”产业的融合。
  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是建立在完成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目前工业化尚未完成,产业优化升级速度缓慢,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的问题十分突出,信息化对我国来讲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紧紧抓住信息化带来的机遇,顺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潮流,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中华民族能否在21世纪实现全面复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本文拟运用后发优势理论探讨以信息化带动中国工业化发展,以信息产业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问题,并论述其实现的前方法和途径。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后发优势理论与产业结构的跨越性转换。阐述技术因素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重点阐述后发优势理论及其在历史上的成功实践;
  第二章,信息化与全球产业新一轮调整。具体分析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三大特征;信息技术在此轮调整中所起的核心技术作用;对比美日欧在此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因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导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三章,对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的历史变迁;从结构高度与结构偏差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与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优化与升级缓慢;阐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急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第四章,发挥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加速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从理论上分析信息技术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阐述发展信息产业是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重点介绍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利用信息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