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界面的消解——基于场所的建筑生成方法研究
【6h】

界面的消解——基于场所的建筑生成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著作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绪论

1.研究背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4.研究意义

5.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场所的体验

1.解读“场所”

1.1场所的概念

1.2场所的组成

1.3场所的意义

1.4场所精神

2.体验“场所”

2.1空间的认知

2.2场所体验与形式生成

2.3场所体验与限定模糊

第三章界面的消解

1.界面相关理论

1.1界面的定义

1.2界面的相关概念

1.3界面的类别

1.4界面的存在

1.5界面的意义

2.建筑界面消解的概念和目的

2.1建筑界面消解的定义

2.2建筑界面消解的目的

3.建筑界面消解的内容

3.1“底座”的消解

3.2“墙”的消解

3.3“顶”的消解

3.4“层”的消解

4.建筑界面消解的表现

4.1界面材质的消解

4.2界面形式的消解

4.3界面原义的消解

第四章基于场所的界面消解方法

1.自身的空间释放

1.1视觉空间的追求

1.2行为空间的扩展

2.对场景的回应

2.1基地自然因素的融合

2.2场地人造环境的延续

3.拼贴城市肌理

3.1自然地表的转化

3.2城市肌理的生长

第五章界面消解的原则及意义

1.基于场所的界面消解原则

1.1场所形态整体性原则

1.2场所体验连续性原则

1.3场所创造性原则

2.界面消解的场所意义

2.1追求自身空间

2.2回馈自然要素

2.3延续城市文脉

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空间作为建筑的本质,使得对空间的追求成为建造行为的出发点;建筑——即空间的定义则是结束点。对空间的限定——界面的处理也成为了构筑建筑的过程之一。而建筑总是生成于现有的场所中,并存在于未来的场所里,与人的行为活动密切相关。因此论文希望从场所的角度寻求一种关于界面的建筑生成方法。 进入21世纪,建筑领域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设计手法纷繁杂乱。多元交融的思想使得世界变得更加丰富精彩,同时也变化莫测。人类一直以来对事物的认知总是通过精确的定义,然而多元化的观念将一种模糊含混的解释方式带给人们。建筑行为之初源自理性。论文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一种理性的模糊过程。论文希望超越场所与建筑的限制,打破空间边界确定唯一的观念,消解界面,用不确定的边界来解释多元、多维、多变的建筑本质。从而得到一种建筑生成于场所的方法。 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四章: 第二章首先对“场所”概念进行解读,通过场所的基本理论研究以及人对“场所”的感知认识特征,解释场所的体验同建筑形式的产生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限定的模糊对于调和二者矛盾统一的作用。 第三章从“界面”的认知,到关于产生限定模糊的“界面消解”手法的研究,从概念及表现上阐述对建筑各类型界面的消解。 第四章通过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实际案例的场所组成因素、意义及营造过程进行分析,揭示“界面消解”与场所之间的关联,从而对“界面消解”这一过程的场所因素进行解释。 第五章则是对这一设计方法的总结,针对前面的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界面消解”这一建筑生成方法的原则及意义,阐明一条自然而然的建筑生成之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