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通信市场中移动与联通的用户竞争
【6h】

中国通信市场中移动与联通的用户竞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及著作权使用声明

第一章目前国内移动通信业的现状

第一节目前国内移动通信竞争与经营的现状

第二节移动与联通目前采用的品牌战略比较

第三节移动与联通目前采用的市场策略比较

第二章移动与联通的用户量竞争博弈模型

第一节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双寡头的单位成本比较、价格确定与用户量博弈

第二节用户使用移动通信服务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第三节中高端市场的博弈模型

第四节低端市场的博弈模型

第五节集团用户市场的博弈模型

第三章用户量竞争博弈模型的均衡

第一节中高端市场的博弈均衡

第二节低端市场的博弈均衡

第三节集团用户市场的博弈均衡

第四节不同市场博弈的相互影响

第四章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均衡及联通摆脱目前市场博弈中弱势地位的方法

第一节目前市场博弈的均衡

第二节中国联通摆脱目前市场博弈中弱势地位的方法

第三节中国联通摆脱目前市场博弈中弱势地位的时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的主旨是对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竞争进行分析,分析隐藏在两家公司的品牌战略与市场经营策略背后的基本博弈模型。由于各种市场策略都是基于对用户消费模式的分析,对用户从移动通信服务中获得的收益与成本的分析也是本文的主要分析线索。本文提出,用户的成本包括通信费用与风险成本,用户风险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其收入与职业。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服务商来降低风险成本。对于运营商来说,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或提供通话优惠来降低用户的通信费率以弥补其风险成本。本文提出了“通信失败成本”的概念用于分析用户在使用移动通信服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成本。高端用户通常面临着比低端用户高得多的“通信失败成本”,而选择服务质量好的网络可以降低“通信失败成本”。基于对“通信失败成本”的不同敏感度,本文分别对中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建立了移动与联通用户量竞争的博弈模型。在中高端市场,由于不同收入的人群面临不同的“通信失败成本”,移动与联通竞争模型的数学结构类似HOTELING模型;在低端市场,由于用户对通信失败成本不敏感,移动与联通的竞争符合纯粹价格竞争的Bertrand模型。对集团用户市场,本文根据其资费的特点,提出了“网内通话附加收益”的概念。这种收益是一种排它性的优惠政策,可以改变特定集团用户内移动市场博弈的均衡点,使用户倾向于选择与集团一致的服务商。根据现在的资费策略,“网内通话附加收益”的概念还可以扩展到整个市场,使得用户倾向选择拥有更多用户的运营商。最后,本文将理论推导的各市场均衡与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了印证,指出目前对联通不利的市场均衡局面主要是因为联通在高端品牌树立上的失败,因此联通应该抓住从CDMA网络从2G到3G网络升级过程中产生的一段技术优势时期,树立自己的高端品牌。本文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对竞争中的价格稳定机制提出一个明确的数学模型。这方面有待于对运营商与政府的政策博弈以及运营商之间重复博弈进行更深入研究来分析论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