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松材线虫移行的研究和灰葡萄孢菌液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对松材线虫的诱引
【6h】

松材线虫移行的研究和灰葡萄孢菌液中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对松材线虫的诱引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松材线虫病概述

1.2松材线虫行为学研究进展

1.2.1松材线虫的侵染行为

1.2.2松材线虫的运动和移行

1.2.3松材线虫的取食行为

1.2.4松材线虫的繁殖行为

1.3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

1.3.1形态学检测法

1.3.2化学生化检测法

1.3.3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1.3.4检测管的相对优点

1.4灰葡萄孢代谢物研究概况

1.4.1酶

1.4.2多糖

1.4.3植物毒素

1.4.4植物激素

1.5本实验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松材线虫沙盘诱引实验

2.1引言

2.2实验材料与方法

2.3结果与分析

2.3.1沙盘含水率对诱引实验的影响

2.3.2病木、天牛幼虫与灰葡萄孢对松材线虫的诱引对比

2.3.3病木、金龟子幼虫与灰葡萄孢对松材线虫的诱引对比

2.3.4病木、高压灭菌后病木、天牛幼虫、松皮浸出液与灰葡萄孢对松材线虫的诱引对比

2.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松材线虫水琼脂平板移行

3.1引言

3.2实验材料与方法

3.3结果与分析

3.3.1不同真菌对松材线虫移行的影响

3.3.2不同预置时间的真菌菌块对松材线虫的移行影响

3.3.3不同浓度水琼脂平板对松材线虫的移行影响

3.3.4不同移行时间对松材线虫的移行影响

3.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灰葡萄孢菌液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诱引活性分析

4.1引言

4.2实验材料与方法

4.3结果与分析

4.3.1灰葡萄孢菌液粗提物的诱引活性实验

4.3.2胞外乙酸乙酯相再分离活性实验

4.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总结

致谢

展开▼

摘要

“松材线虫早期检测管诊断管”能从松树上诱引到松材线虫(Bx),为了研究其作用的机理,本论文设计了一条新的思路,分别以灭菌的淡水沙和水琼脂平板为基质,研究了各种因素对Bx移行的影响,并从灰葡萄孢发酵液中逐级分离提取各种组分,以滤纸片法分析其中对Bx移行起诱引作用的物质。主要结果如下: 病木对Bx的诱引力较强,经高压灭菌后诱引能力虽有所下降,但差值不大,说明在病木中对Bx起诱引作用的物质并没有因高压灭菌而完全失去,这与某些人“吸引物质为挥发性物质”的推测相左;但松皮浸出液对Bx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吸引作用,而灰葡萄孢对Bx的诱引力一直比较稳定。 Bx对不同真菌的选择性强弱依次为:灰葡萄孢>盘多毛>酵母>空白,证明灰葡萄孢是其中对Bx最具吸引力的真菌。而真菌在平板上预置后对Bx的吸引效果更好,因为培养时间长,有效代谢产物多,对Bx的吸引力更强。同时,平板上琼脂浓度越低,或沙子的含水率越高(10~20%范围内),Bx移行的自由度和选择能力就越强,不同真菌对Bx的吸引效果差别越显著;而移行时间越长,不同真菌对Bx的吸引效果差别越不明显。 灰葡萄孢菌液粗分离后得到的胞外乙酸乙酯相对Bx具有明显的诱引作用,该相经葡萄糖凝胶LH-20柱层析得到的各合并组分中又以P3和P4的诱引活性较好。将P3和P4合并为Pz,经硅胶柱层析得到的Pz-2诱引活性相对较稳定;Pz经凝胶柱层析得到的Pz-B、Pz-C和Pz-E则诱引活性较低。将Pz-2用凝胶层析法进一步分离,得到Pz-2-a、Pz-2-a',前者诱引活性较高,后者诱引活较低。而Pz-2-a经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分离物诱引活性均降低且重复性较差。由此可见,灰葡萄菌液的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胞外有机相(乙酸乙酯相)中;可能是醇溶性化合物。但随着混合物的逐步分离,对Bx的吸引力和稳定性逐渐降低,证明对松材线虫的吸引活性是灰葡萄孢菌液的胞外有机相中几种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