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谈厦门公共艺术的发展—厦门东部海滨项目实调及反思
【6h】

浅谈厦门公共艺术的发展—厦门东部海滨项目实调及反思

代理获取

摘要

公共艺术的精神是公共性、公开性、批判性。其表现形式不仅是雕塑,出于某种需要而将各种材质、各种空间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作品一旦放置在公共空间,就产生了关于公共艺术的各种争论。从中国开始引入“公共艺术”这个概念起,很多人就对它产生不同程度的混淆或误解。公共艺术的发展在厦门虽然起步比较慢,参与的人和范围有限,但从厦门城市公共空间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厦门公共艺术的市场需求。 厦门东部海滨(从白城—会展的环岛路段)的开发与发展,是公共艺术在厦门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将厦门东部海滨与新加坡东海岸、香港等城市比较,从实体设施及艺术活动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公共艺术在厦门发展的初期模式与现今所遇到的问题是十分普遍的。除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不足外,已建成的设施里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不合理的,公共设施的优化设计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呼吁,在此基础上公共设施如何体现艺术化的设计手法将会是中国各大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新兴课题。另外,与中国其他发展中的城市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作为政府官员表彰功绩的形式——风风火火的城雕运动到现在仍热情不减。厦门政府适时举办的国际雕塑展将如何才能继续举办下去,都是从业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到底怎样表现的艺术形式才适合放在公共场所,又如何理解公共艺术的需要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也是本文试图通过在厦门东部海滨调研的结果来探讨的实际需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