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
【6h】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及甄别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选题动机

第二节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三节研究成果与不足

第二章财务报表舞弊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财务报表舞弊相关概念辨析

一、财务报表舞弊(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

二、盈余管理(Earnings Management)

三、财务报表粉饰(Windowing Dressing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四、会计错误(Accounting Errors)

五、会计信息失真(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第二节财务报表舞弊理论分析

一、经济学理论与财务报表舞弊

二、财务报表舞弊成因理论

第三章财务报表舞弊文献回顾

第一节规范研究文献回顾

一、《舞弊性财务报告:对1987-1997年间美国公众公司的分析》

二、《萨奥法案704条款报告》

三、《强化资本市场反财务舞弊工作》

四、《审计有效性研究小组的报告与建议》

五、《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六、《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和错误的责任》

七、《财务报表重编:趋势、市场影响、监管反应以及挑战》

八、《财务报表重编:趋势、市场影响和监管措施的更新》

九、《2006职务舞弊与滥用国家报告》

十、《财务报表舞弊中的控制逾越》

第二节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一、国外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二、国内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第三节文献评述

第四章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基本情况分析

一、舞弊公司基本特征

二、舞弊公司治理特征

三、舞弊行为特征

四、外部审计特征

五、舞弊后果特征

第二节我国财务报表舞弊动机分析

一、资本市场动机

二、隐瞒关联方资金占用或违规担保

三、隐瞒募集资金滥用

四、借款动机

五、政治动机

六、税收动机

七、MBO动机

第三节我国财务报表舞弊机会分析

一、宏观经济背景

二、微观制度安排

第四节我国财务报表舞弊借口分析

第五章 中国财务报表舞弊甄别模型研究

第一节样本选取

第二节研究方法

第三节舞弊综合甄别模型

一、事前预警模型

二、事后侦查模型

三、综合甄别模型

第四节及时甄别模型

一、事前预警模型

二、事后侦查模型

三、及时甄别模型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我国1994年至2006年间137家涉嫌财务报表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详细描述了我国舞弊公司在规模、业绩、行业、公司治理、舞弊行为、外部审计和舞弊后果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舞弊公司规模较小,且舞弊前盈利状况欠佳;制造业、农业和信息技术业是舞弊公司相对较为集中的行业;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舞弊公司比例较高。(2)我国舞弊公司流通股比例较高;股东大会出席率较低;董事会次数较多;股权集中度较低;第一大股东控制度较低;高管人员持股数较高;高管人员平均年龄较低;高管人员中男性成员比例较高。(3)收入确认问题是我国财务报表舞弊的最大“重灾区”,而利用关联方交易和资产重组进行舞弊是我国的一大特色。(4)我国上市公司舞弊金额巨大,持续时间较长,且相当大比例的舞弊公司在上市前或上市后短期内开始实施舞弊。(5)我国舞弊公司被注册会计师发现的比例极低;相当高比例的舞弊公司在舞弊期间曾经更换会计师事务所。(6)我国受监管部门处罚的公司数量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但处罚周期较长。(7)舞弊公司被ST、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比例极高。(8)我国监管部门对舞弊公司的处罚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受到实质性罚款或市场禁入处罚的舞弊公司较少,且罚款金额极低。 在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本文使用分层逻辑回归分析法来构建舞弊甄别模型。首先,本文利用上市公司舞弊动机、舞弊机会和舞弊借口的替代变量构建出我国上市公司舞弊事前预警模型。然后,本文通过设置六方面财务指标来捕捉舞弊性财务报表数据的异常表现,并利用存在显著差异的财务指标构建出我国上市公司舞弊事后侦查模型。事前预警模型和事后侦查模型构成了分层回归分析中的第一层次模型,并产生相应的舞弊风险因子。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事前舞弊预警风险因子和事后舞弊侦查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构建出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综合甄别模型,其总体判别准确率为80.2%。最后,本文通过对样本的适当筛选,将时间因素纳入分析范围,在逻辑回归模型中加入了各种财务比率纵比指标,构建出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及时甄别模型,其总体判别准确率进一步提高到83.2%。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