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生物络合法制备C掺杂钙钛矿及其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6h】

微生物络合法制备C掺杂钙钛矿及其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CO2的危害及固定

1.2半导体光催化还原的原理

1.3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

1.3.1半导体修饰

1.3.2染料敏化

1.3.3金属沉积

1.3.4金属掺杂

1.3.5非金属的掺杂

1.4钙钛矿的结构和应用

1.5钙钛矿改性方法的研究

1.5.1 A,B位元素的选择

1.5.2 A位或者B位的金属取代

1.5.3制备方法的改进

1.5.4非金属掺杂

1.6钙钛矿的光催化研究进展

1.7光催化还原C02的研究进展

1.8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设想

第二章实验

2.1化学试剂

2.2实验设备

2.2.1主要操作设备

2.2.2表征仪器

2.3光催化剂的制备

2.3.1钙钛矿的制备

2.3.2 Pt-LaCo03催化剂的制备

2.3.3地衣芽孢杆菌的预处理

2.3.4不同C掺杂量的催化剂C-LaCo03的制备

2.3.5微生物络合掺杂C-LaBO2(B=Co,Fe,Ni)的制备

2.3.6催化剂C-LaCO1-xBxO3的制备

2.4光催化还原实验

第三章钙钛矿LaCo03催化活性的研究

3.1反应时间的影响

3.2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3光源的影响

3.4空穴捕获剂的影响

3.5反应气氛的影响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Pt沉积对LaCo02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活性的影响

4.1结果与讨论

4.1.1 XRD分析

4.1.2 XPS分析

4.1.3 SEM分析

4.1.4光催化活性评价

4.2本章小结

第五章微生物络合掺杂制备C—LaBO2(B=Co,Fe,Ni)的研究

5.1不同掺杂量的催化剂C-LaCo03的表征与分析

5.1.1 XRD分析

5.1.2 IR分析

5.1.3 UV-vis DRS分析

5.1.4 XPS分析

5.1.5TG-DTG分析

5.1.6光催化活性评价

5.2微生物络合制备C-LaBO2,(B=Fe,Co,Ni)的表征和评价

5.2.1XRD分析

5.2.2 UV-vis DRS 分析

5.2.3 EDS分析

5.2.4 XPS分析

5.2.5光催化活性评价

5.3本章小结

第六章微生物络合双掺杂制备钙钛矿催化活性的研究

6.1微生物络合法制备C-LaCo1-xFexO3的表征和评价

6.1.1 XRD分析

6.1.2 UV-vis DRS分析

6.1.3 EDS分析

6.1.4 XPS分析

6.1.5光催化活性评价

6.2微生物络合法制备C-LaCo1-xCuxO2的表征和评价

6.2.1 XRD分析

6.2.2 EDS分析

6.2.3 UV-vis DRS分析

6.2.4 XPS分析

6.2.5光催化活性评价

6.3微生物络合法制备C-La,-Sr,CoO2的表征和评价

6.3.1 XRD分析

6.3.2 EDS分析

6.3.3 UV-vis DRS分析

6.3.4 XPS分析

6.3.5光催化活性评价

6.4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已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CO2作为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其进行化学固定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光催化反应由于其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可以在常温常压下反应等优点已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钙钛矿光催化剂具有可见光的活性,在光催化反应中有了很多的应用。本文以改性钙钛矿型化合物LaBO3(B=Fe,Co,Ni)为光催化剂,对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负载Pt,A,B掺杂和微生物法碳掺杂等改性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借助XRD,XPS,SEM,DRS和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光还原铂负载对钙钛矿LaCoOa进行改性,可以的有效的减少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提高光催化性能,通过对光沉积铂过程研究表明,加入空穴捕获剂,可以提高铂的还原效率,有利于在催化剂表面形成铂的团簇结构,从而提高催化剂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活性。 2.由于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R08)含有大量的羧基和氨基等络合还原性基团,利用R08部分取代柠檬酸作为络合掺杂剂,制备了掺碳钙钛矿型C—LaBOa(B=Fe,Co,Ni)光催化剂。碳的掺杂利于催化剂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表面氧缺陷量增加,但过量的掺杂会引起光生电子与空穴进一步复合,使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降低。 3.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A位掺杂Sr,B位分别掺杂Fe和Cu后La1—xSrxCoO3,LaCo1—xFexO3和LaCo1—xCuxO3催化剂,用微生物络合掺杂C后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C—La1—xSrxCoO3,C—LaCo1—xFexO3和C—LaCo1—xCuxO3。研究了不同的掺杂条件对催化剂晶体结构,吸收带边移动和B位Co离子的价态,以及掺杂前后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在A位掺杂Sr,B位掺杂Fe或Cu,能够改善催化剂的活性,而在掺杂C后催化剂的活性进一步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