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时代的欢乐颂——保罗·莱文森媒介理论分析
【6h】

数字时代的欢乐颂——保罗·莱文森媒介理论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1.研究背景

2.文献综述

2.1对北美媒介研究的研究

2.2对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

2.3保罗·莱文森简介

2.4文献及资料来源

3.研究目的

4.研究方法

第一章莱文森与“媒介即讯息”

1.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

2.“媒介即讯息”新解

2.1莱文森对“媒介即讯息”的解读

2.2莱文森对“媒介即讯息”的发展

3.“媒介即讯息”引出的“媒介决定论”之争

4.“媒介即讯息”引发的历史沿革

4.1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

4.2尼尔·波兹曼的“媒介即隐喻”

4.3莱文森的“媒介即人的选择”

第二章 莱文森与“地球村”

1.广播技术下的“儿童村”

2.电视技术下的“窥视者的村落”

3.数字时代的“地球村”

4.“地球村”的意义

第三章 莱文森与“后视镜”

第四章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理论

1.什么是“人性化趋势”理论

1.1人性化趋势的一些重要的特点

2.“人性化趋势”理论中的泛媒介观

3.“补偿性媒介”理论

第五章技术演化的三阶段论

1.技术演化的第一阶段:技术作为玩具

2.技术演化的第二阶段:技术作为现实的镜子

3.技术演化的第三阶段:技术作为艺术的接生婆

第六章莱文森其他理论成果

1.知识进化的三阶段论

2.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的技术调整

3.后麦克卢汉主义

第七章莱文森理论与媒介技术发展前景

1.麦克卢汉的媒介四定律

2.遵循人性化趋势的媒介逆转

2.1数字时代的文字

2.2数字时代的手机

2.3互联网的逆转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首的媒介研究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探究媒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技术及其发展史同人类社会变迁的关系。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从60年代开始,在波兹曼的学术领导下,再加上诸多对此持有共同兴趣的学者、思想家、作者和研究生的贡献,媒介环境学开始作为媒介研究的新领域而逐渐成型,至今已是媒介研究领域的代表学派之一。该学派有着深厚的理论背景,研究内容上强调人在媒介研究中的重要角色,重点关怀如何研究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其前期研究学者多持“媒介决定论”,认为媒介对社会具有必然的、不可抗拒的影响。更有甚者对媒介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媒介将遮蔽人类的双目,掩盖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 作为媒介环境学派在数字时代的继承者,以及当代重要的媒介研究者和批评家,保罗·莱文森(PaulLevinson)与其前辈们有所不同。他的媒介理论高举“乐观”和“人性化”两面大旗,为数字时代的媒介谱写了一曲欢乐颂歌。他对人性的力量充满了乐观,并坚持在“人决定媒介发展”的大道上愈走愈远。他的乐观情绪不仅表现在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新解读,更体现在他独创的媒介理论和对媒介未来趋势的预言。保罗·莱文森为我们理解数字时代的媒介技术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媒介技术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保罗·莱文森媒介思想的主要内容:莱文森对麦克卢汉媒介思想的继承和发扬(第一章至第三章);其独创的重要理论命题(第四章至第六章),如媒介演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补偿性媒介”理论和技术进化的三个阶段等,并在宏观视野下考察莱文森媒介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和现实背景;最后一部分(第七章)本文试图用莱文森自创的媒介演化理论来分析和预测当代媒介的发展方向。 以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为题,能够弥补目前学术上关于数字时代媒介理论方面的空缺,并且有助于深入探讨数字媒介的力量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