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定价理论研究
【6h】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定价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四、主要贡献与不足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部分

二、国内文献部分

第二章 我国公共定价现状研究

第一节 我国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一、调整

二、放松

三、规范

第二节 现阶段我国公共定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价格水平不合理

二、价格构成不合理

三、定价方法不科学

四、定价主体不明确

五、定价程序执行不到位

第三节 我国公共定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公共产品领域体制改革不到位

二、公共定价理论研究滞后

三、公共定价立法滞后

第三章 公共定价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第一节 市场失灵理论

一、自然垄断

二、公共产品

三、外部性

四、分配不公

五、经济运行不稳定

第二节 规制理论

一、规制的定义

二、规制的内容

三、规制的类型

四、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与部门利益理论

五、政府规制失灵

六、规制的改革

七、规制理论与公共定价

第三节 公共产品理论

一、公共产品及其特征

二、公共产品的分类

三、公共产品的供给

四、公共产品理论与公共定价

第四节 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含义

二、成本的分类

三、成本核算方法

第四章 公共定价形成机制研究

第一节 公共定价的内涵

一、公共定价的定义

二、公共定价的特殊性

三、公共定价的性质

四、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 公共定价决策系统

一、公共定价主体

二、公共定价客体

三、公共定价环境

四、公共定价程序

五、影响公共定价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 公共定价的目标

一、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资源有效配置

三、维护市场机制

四、经济持续发展

第四节 公共定价的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统一

二、依法定价的原则

三、补偿成本的原则

四、调节供需的原则

第五章 公共定价形成方法研究

第一节 公共定价方法概述

第二节 公共产品价格水平规制——直接定价模型

一、边际成本定价模型

二、平均成本定价(拉姆齐价格)模型

三、边际成本定价和平均成本定价的比较

第三节 公共产品价格水平规制——间接限价模型

一、公正报酬率定价模型

二、价格上限规制模型

三、公正报酬率定价模型与价格上限定价模型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公共产品价格水平规制——激励性规制方法

一、成本调整合同规制模型

二、特许权投标规制模型

三、区域间竞争规制模型

第五节 公共产品价格结构规制——线性价格

一、定额收费

二、同一从量收费

三、递减从量收费。

第六节 公共产品价格结构规制——非线性价格

一、二部制价格

二、三部制价格

三、高峰负荷定价

第七节 我国公共产品价格规制方法的选择

第六章 公共产品价格规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经营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在公共定价中应有的作用

二、以立法为先导,推动公共定价步入法制化轨道

三、完善公共产品价格机制,实现规制体系化

四、提升社会公众参与程度,加强公共定价监督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对于存在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生产自然垄断性的公共产品无法自发地形成有效供给。因此,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长期都是由政府以及政府兴办的国有企事业为代表的公共部门来完成的。而这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确定,也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理所当然地也是政府部门直接制定,或者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干预和规制。我国的公共产品价格管理实行的就是这样的模式,并从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上世纪70年代以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促使人们不断反思政府规制失灵以及政府与市场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等问题,进而引发席卷全球的的政府管理改革运动,推动了公共产品供给与规制体制改革的深入,公共产品价格规制也随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改革乘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扩大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的东风,不可避免地“辐射”到我国,对经济转轨时期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产品价格规制实践产生较强的影响作用。基于这样的历史环境,和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本文比较系统地对公共定价理论进行研究。通过认识与理解公共定价基本原理,不仅有助于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和谐社会要求的公共定价理论和公共产品价格机制,也有助于推动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和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改善政策主体的决策行为,提高公共定价决策水平。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对公共产品性质和我国公共定价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博弈理论等理论知识,对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定价方法进行全面解构,并针对目前公共产品价格改革中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全文共计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历史文献进行综述。
  第二章对我国公共定价的现状进行研究,主要分析目前公共产品价格规制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我国目前公共定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价格水平与价格构成不合理;定价方法不科学;定价主体不明确;定价程序执行不到位。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公共产品领域的体制改革滞后;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产品价格理论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公共定价缺乏法律基础,影响了定价决策的法制化。
  第三章介绍本文所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市场失灵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规制理论和成本理论。
  第四章主要论述的是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首先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定义公共定价:广义的公共定价指所有公共产品的定价行为,包括税收;狭义的公共定价则仅指具有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也就是公益品和公用品的定价行为。并对公共定价与政府收费、政府定价和政府价格管理等相似概念进行辨析。然后从公共定价主体、定价客体、定价环境、定价程序和影响因素这几个方面研究公共定价决策系统及其运作,从价格机理上分析了公共产品价格形成过程。提出公共定价的目标是由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这一总体目标,与资源有效配置、维护市场运行和经济稳定发展三个具体目标共同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定价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与效率统一、依法定价、补偿成本、调节供需四项原则。
  第五章主要论述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公共定价的政策实践中常用的边际成本定价、拉姆齐定价、公正报酬率定价、价格上限规制以及激励性规制等水平规制方法和二部制定价、三部制定价以及高峰负荷定价等结构规制方法。对适用于我国的公共产品价格规制方法提出了意见。
  第六章是对我国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的政策建议。针对当前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加强立法、完善价格机制体系和健全社会监督者几个方面推进公共产品价格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本文的主要贡献体现在:
  1、从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形成方法两个方面对公共产品定价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论述。
  2、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提出了适用于一般性公共产品定价决策的目标与原则,对价格决策实践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3、对公共产品价格决策系统进行了深入地剖析,设计出完整的公共产品定价程序。
  4、在公共产品价格规制改革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和谐社会要求的改革意见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例如通过对网络性垄断产业进行网络与业务分离的产业结构调整,引入市场机制,促进有效竞争;建立以实体法为基础,专门的公共产品价格规制法律为主体,各公共产业的行业法规为补充,程序性法规与制度相配套的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本文的不足在于,我国公共产品价格改革涉及的公共产业繁多,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因此对公共产品价格形成的内在机理剖析深度还不够,对公共定价基本理论在各公共产业的具体运用的分析也不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