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泻浊化瘀方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研究
【6h】

泻浊化瘀方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2 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研究性治疗

2.3 观察指标

2.4 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5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和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指标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指标比较

3.5 两组安全性指标

4 讨论

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4.2 现代医学对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情况

4.3 中医学对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情况

4.4 泻浊化瘀方的组成及现代研究

4.5 安全性分析

4.6 结论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英文缩略语表

附录二·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研究进展

附录三·观察表

致谢

附录五·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泻浊化瘀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提高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减少透析并发症及保护残余肾功能,为临床提供有效方法和依据。 方法:研究病例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MHD治疗2~3次/周,4~5h/次及积极对症处理(如纠正高血压、高血糖、贫血及钙磷脂代谢紊乱等);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服用尿毒清颗粒,每日4次,在6、12、18时各服用1袋,22时服用2袋;治疗组在基础上则服用泻浊化瘀方,日一剂,分三次服,每次约100ml,疗程共12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后均空腹抽血1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中医临床证候的变化。实验数据通过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透析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中医临床证候比较:两组经治疗后临床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统计学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2.微炎症状态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RP、IL-6、TNF-α组内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安全性指标:两组患者安全性相关指标(血压、大便常规、肝功能等)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1.泻浊化瘀方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主要中医临床证候。 2.泻浊化瘀方可降低MHD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3.泻浊化瘀方治疗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疗效优于尿毒清颗粒。 4.泻浊化瘀方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