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所罗门之歌》中文化创作的疗治与美国黑人身份的重建
【6h】

《所罗门之歌》中文化创作的疗治与美国黑人身份的重建

代理获取

摘要

黑人被强运到美国成为奴隶,失去赖以生存的黑人文化,他们丧失了自我身份,承受着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带来的伤痛。因此,美国黑奴制和种族主义给美国黑人所带来的痛苦和创伤是近现代美国文学作品中一个不朽的母题。作为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深切关心黑人同胞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因此对黑奴制和种族主义的历史记忆也成为莫里森小说关注的主题。在《所罗门之歌》这本小说中,莫里森所关心的问题锁定在遗忘或谨记创伤的困境。《所罗门之歌》的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的美国,虽然奴隶制已经废除,但奴隶制的历史记忆和内化后的种族主义继续给获得自由后的美国黑人带来创伤,对他们的身份建构造成破坏性影响。
   本文以文化创伤理论为视角,分析《所罗门之歌》中文化创伤带来的身份问题。通过探索小说背后作者所暗示的疗治和身份构建,本文揭示:对于美国黑人来说,只有理解他们的创伤性历史以及在社区和文化遗产的帮助下,他们才能重建身份。本论文分为五部分:
   绪论以探讨创伤和美国黑人的经历为起点。作为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始终坚持描写美国黑人的生活经历。她的第三本小说《所罗门之歌》表明创伤继续困扰着几代美国黑人。
   第一章介绍评论界对《所罗门之歌》的研究成果,指出从文化创伤理论视角解读这本小说的可能性,以及对概念“创伤”、“文化创伤”进行概述和介绍。
   第二章讨论小说中人物的创伤身份。作为边缘化人群,美国黑人必须承载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创伤性记忆。《所罗门之歌》讲述了人物不同的创伤经历,直接的或间接的,以及这些经历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第三章阐释文化创伤是造成本小说人物的创伤身份的主要原因。虽然奴隶制已经废除了很多年,它对黑人的影响却是持久性的。此外,种族主义仍然存在于白人社会。对于美国黑人来说,这就是不可遗忘的创伤。
   第四章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创伤疗治及身份重建的过程。在创伤面前,每一个人都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疗治。有些人试图通过遗忘过去以及黑人文化而全盘接受白人文化;有些人却紧紧依附过去,以拒绝接受白人文化来试图维护黑人文化。最终他们远离了自己的社区和文化,没有胜利走出创伤,未能重建身份。幸运的是,有的人勇敢面对和理解过去,在社区和文化遗产的帮助下,成功地走出了创伤记忆,重建了身份。
   本文最后指出,虽然创伤深深地印刻在美国黑人的心灵和文化里,那些敢于面对、回顾、重塑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现实的人能够理解自己,理解美国人,理解美国黑人,从而在社区和文化遗产的帮助下,重建他们的身份。通过描写美国黑人的经历,莫里森不仅为美国黑人也为其他边缘化民族指出了如何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生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