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牧区迁移到城市的女性——以松根海勒汗区第二十二小区为个案
【6h】

从牧区迁移到城市的女性——以松根海勒汗区第二十二小区为个案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原因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难点分析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人类学的文化适应理论

(二)人类学对女性的研究

(三)女性人类学

(四)社会性别理论

(五)关于游牧文明

(六)游牧文明当中女性的作用

(七)研究方法

第二章 调查地点的背景

第一节 调查地点的概况

第二节 蒙古国自然地理状况

第三节 社会文化状况

第四节 经济状况

第三章 蒙古女性历史溯源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的蒙古女性(1900-1930年)

(一)革命前蒙古女性的社会地位

(二)革命前女性的义务和权利

(三)对女性的评价

(四)革命胜利后政府实施的女性政策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蒙古女性(1940-1989年)

(一)社会主义时期女性方面坚持的政策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女性教育情况

第三节 转轨时期的蒙古女性(1990-2000年)

(一)转轨时期实施的政策

(二)转轨时期的教育

(三)劳动经营方面

(四)家庭中承担的义务

(五)转轨时期女性状况的概况

第四节 21世纪初的蒙古女性

(一)21世纪初期女性方面实行的政策

(二)21世纪初期的女性教育

(三)21世纪初的女性劳动

(四)21世纪初女性的家庭义务和地位

(五)21世纪女性状态的概况

第四章 从牧区迁移到城市的女性概况

第一节 蒙古国迁移活动的情况

第二节 迁移到城市的原因

(一)进入城市的客观原因

(二)进入城市的主观原因

第五章 从牧区迁移到城市的女性文化适应

第一节 经济层面

第二节 生活层面

第三节 心理层面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米歇尔·卡鲁热写道:“女人并不是男人无用的复制品,宁可说,她是一个令人陶醉的、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充满活力的联盟的地方。假如她消失了,男人就会变得孤单,成了在冰冷世界上没有保障的外来户。她是把生命提升到顶点的大地,而大地又是敏感的,快活的;没有她,大地对于男人就会变得死一般地寂寞。”毋庸置疑,只有男、女两性共同的进步才是全民族真正的进步。然而,对女性的关注,理所当然应该成为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在蒙古国,女性晚婚现象很普遍,且结婚年龄逐年推迟。更甚者,单身女性家长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构成了当今蒙古国的社会问题之一。由于性别差异而引起的性骚扰、家庭暴力、卖淫、贩卖妇女及就业歧视等严重的诸多社会问题。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家庭暴力犯罪、改善妇女生活条件、劳动力、开展就业、卖淫研究、童工以及为妇女工资不平等方面有诸多研究。但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在蒙古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对女性的研究仍然很薄弱。作为对蒙古国女性的研究,本课题具有学科建设的理论意义。同时,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究蒙古社会中女性的生存境遇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从历史发展脉搏来看,如今的蒙古各阶层女性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状况都获得了改善和提高。蒙古女性,在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独具特色、自成一体。有鉴于此,笔者选择以“从牧区迁移到城市的女性----以松根海勒汗区第二十二小区为个案”作为论文的选题,并试图围绕这一选题展开深入地探讨。笔者在研究中,以参与观察法为基础,以结合文献研究法、社会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法来撰写。笔者对所选的区域进行了田野调查,对女性、小区干部等进行深度访谈,并获得一手直观认识和案例资料。对于调查无法覆盖的问题,只好充分利用二手资料或补充资料来进行论述,如相关统计年鉴及相关的研究文章中的有关女性方面的资料等等。文献研究法也是一种研究文化的基本方法。它可以根据文字记载的资料,再现人们以往创造的历史,为研究方法提供依据,补充实地调查法的不足而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
  全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包括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研究的设计等内容。
  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包括选题的原因、研究的意义和难点分析、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简单介绍所选的小区情况。并以自然地理状况、社会文化状况和经济状况来介绍蒙古国这一大背景。
  第三章,分析和探讨在历史脉搏中的蒙古女性的发展历程。本章在蒙古文化背景之下,将对女性发展过程的各个环节将分段进行展开。即,分别讨论二十世纪初的蒙古女性、社会主义时期的蒙古女性、后社会主义时期的蒙古女性及转轨时期的蒙古女性。力图抓住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从而剖析在女性发展过程中对其性别角色形成与发展造成的影响因素为主要目的。笔者在追溯蒙古女性的历史源流时,主要从它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变迁等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第四章,主要讨论从牧区迁移到城市的女性概况。在介绍蒙古国的迁移活动概况的基础上,讨论此现象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具体的田野调查资料,说明现代社会变迁对牧区女性的影响,以及透过这种影响说明一些问题。希望在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减小各种为的阻碍女性发展的因素,加快步伐完善有利于蒙古女性发展的具体环境和制度与体制。这也是笔者进行本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所在。
  第五章,主要分析从牧区迁移到城市的女性文化适应的问题。以经济层面、生活层面及心理层面来论述女性文化适应的状况,了解她们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如何面对困难等诸多问题。在进入城市以前,过着与城市里不一样的生活,拥有跟城市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等。这既是适应的前提,也是影响适应的可能因素。牧区女性进入城市前,对城市有哪些了解和想象,是出于何种动机,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迁移,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到牧区女性进入城市后的适应状况。牧区女性“城市文化适应”阶段的考察,将会有助于了解这些问题。
  第六章,结语,这一部分中对某些必要的问题作了一些补充说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