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成本与收益——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的实证研究
【6h】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成本与收益——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点

1.3.2 本文的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理论研究

2.1.1 有关争论

2.1.2 贸易的环境效应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

2.1.3 “污染避风港”假说与“要素禀赋”假说

2.1.4 “向(环境标准)底线赛跑”假说和“环境成本转移”说

2.2 实证研究方面

2.2.1 经验证据

2.2.2 投入产出(IO)模型在分析贸易的环境影响中的应用

2.2.3 国内相关研究

2.3 简单评述

第3章 开放经济系统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的构建

3.1 引言

3.2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构造方法

3.2.1 基本概念

3.2.2 基本构造方法

3.3 开放经济体系下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的拓展构造

3.3.1 单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3.3.2 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3.4 MRIO模型的简化处理及其不确定分析

3.4.1 MRIO模型的简化处埋

3.4.2 MRIO模型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量——基于MRIO模型的评估

4.1 引言

4.2 模型构造与数据来源

4.2.1 最终需求内涵碳排放的模型构造

4.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4.3 内需与外需对中国碳排放的拉动效应分解分析

4.3.1 内需与外需产生的碳排放及其拉动效应

4.3.2 原因解析

4.4 中国出口和进口内涵碳排放测算

4.4.1 总体分析

4.4.2 出口和进口内涵碳排放量的主要国别(地区)流向

4.4.3 出口和进口内涵碳排放量的部门分布

4.5 中国净出口内涵碳排放量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影响的驱动因素——基于MRIO-SDA模型的实证分析

5.1 问题的提出

5.2 MRIO-SDA模型构造

5.3 中国出口贸易环境影响的驱动因素分析

5.3.1 碳排放强度效应

5.3.2 中间投入结构技术效应

5.3.3 出口商品结构效应

5.3.4 出口规模效应

5.4 中国进口贸易环境影响的驱动因素分析

5.4.1 进口贸易模式效应

5.4.2 进口商品结构效应

5.4.3 进口规模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的污染贸易条件分析

6.1 引言

6.2 模型构造

6.3 中国污染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

6.3.1 总体情况

6.3.2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的污染贸易条件

6.3.3 中国各部门的污染贸易条件

6.4 污染贸易条件变化的分解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与不同经济区域贸易的环境效应评估

7.1 引言

7.2 模型构造与数据处理

7.2.1 模型构造

7.2.2 数据处理

7.3 南北贸易的环境效应评估——基于中国-OECD的研究

7.3.1 中国与OECD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变化

7.3.2 污染顺差的原因分析

7.3.3 污染贸易条件分解分析

7.4 南南贸易的环境效应评估——基于中国-东盟5国的研究

7.4.1 中国与东盟5国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变化

7.4.2 污染顺差的原因分析

7.4.3 污染贸易条件分解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国际合作层面

8.2.2 能源政策层面

8.2.3 产业政策层面

8.2.4 贸易政策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为促进国内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污染状况也在不断加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当前,贸易增长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关系中的热点和焦点。鉴于此,本文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试图突破已有研究基于单区域投入产出(SPIO)模型的局限,构建了更为符合中国现实情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克服了SRIO模型隐含假设“进口同技术”所带来的估计偏差。并此框架下,综合运用多种数量分析技术和模型方法,首次系统地分总体、国家(地区)层面、部门层面集中考察了1995~2005年外贸进出口活动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定量分析与实证评估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成本与收益,进而探讨促进我国贸易、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
  本文共有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与不足等内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对已有围绕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理论研究与经验分析进行回顾和评述。第三章是开放经济系统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的构建,本章试图为本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一个基本分析框架。第四章到第七章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基于构建的MRIO模型,以碳排放为环境污染指标,系统地考察1995~2005年进出口贸易活动对中国环境的影响情况。
  第四章是基于MRIO模型评估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碳排放。本章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入手首先对比分析了内需与外需对中国碳排放的拉动效应,结果显示:内需对中国碳排放的拉动效应在持续下降,而外需(出口)对碳排放的拉动效应强劲,2005年中国出口内涵碳排放量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高达31.44%。这说明外需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分析表明,内需与外需对中国碳排放的不同拉动效应主要是由于中国实行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然后,本章重点考察了中国进出口货物中的内涵碳排放量。结果显示:中国是碳排放的净出口国,这说明国外通过贸易向中国转移了大量的碳排放,参与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的整体影响是不利的。由于碳排放属于全球污染物,贸易中内涵的碳排放引发了诸多学者对碳排放责任分配的讨论。
  第五章是基于MRIO-SDA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环境影响的驱动因素。本章结合结构分解分析(SDA)的方法将出口内涵碳排放量变化分解为碳排放强度效应,中间投入结构产出技术效应,出口商品结构效应以及出口规模效应等四种效应,将进口内涵碳排放量变化分解为进口贸易模式效应,进口商品结构效应以及进口规模效应等三种效应。结果发现,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是引起中国贸易内涵碳排放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其它效应相对较弱。因而,可以推断在当前中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发生重大转变之前,贸易规模对碳排放量不断增强的影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第六章是中国污染贸易条件的分析。污染贸易条件是指单位货币价值出口额所含的污染量与单位货币价值进口额所含的污染量的比值。实证结果发现,中国的污染贸易条件是显著大于1的,且2000年以后呈现了“恶化”的态势,这意味着中国在碳排放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证明“污染避风港”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污染贸易条件的分解进一步揭示,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基期的生产技术差异是造成中国污染贸易条件处于明显劣势的最主要原因,技术进步是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而2000年以后,中国出口中污染密集型商品的比重上升以及技术进步的放缓导致了污染贸易条件的“恶化”趋势。这些结论有重要的含义,一方面,中国的货币贸易条件以及污染贸易条件均呈“恶化”趋势,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在收入水平而且在环境状况都可能处于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外围地位,另一方面污染贸易条件恶化凸显了中国的环境管制力度不够。
  以上章节均是对中国总体进出口贸易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第七章则分别以中国与OECD、中国与东盟为例对中国与不同经济区域双边贸易的环境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论显示,中国一半以上的出口碳排放都流向了OECD国家,而中国与东盟5国的双边贸易虽然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有所增大但是影响程度还相对较弱。本章结论还表明,中国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对国内环境的综合和相对影响都是不利的,究其原因是与从这些国家进口产品相比,中国向这些国家出口的单位货币价值内涵碳排放较高,而这又根源于中国较低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较高的碳排放强度。
  最后,根据实证研究得到的结论,本文从对外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对内调整能源、贸易和产业政策两个层面为促进中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改善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