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语文高考史研究
【6h】

中国语文高考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语文考试的渊源

第一节 科举时代汉语考试的雏形

第二节 民国时期国语考试的规范

第二章 语文高考的过渡与建立

第一节 建国初期分区统考下语文高考的变革

第二节 语文统一高考的定型

第三节 语文高考试题的比较及解读

第三章 语文高考的断层与突变

第一节 语文课程思想性与工具性的徘徊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语文高考

第三节 文革后语文高考的阵痛与复苏

第四节 语文高考试题的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语文高考的回归与发展

第一节 语文课程科学性与工具性的妥协

第二节 80年代语文高考的完善

第三节 语文高考试题的比较及解读

第五章 语文高考的探索与革新

第一节 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共融

第二节 90年代语文高考的多元化

第三节 统一命题与分省命题的博弈

第四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高考的转变

第五节 语文高考试题的比较及解读

第六章 语文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节 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区语文高考的比较

第二节 语文高考的多维审视

第三节 语文高考改革及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考试历来是进行教育评价、教学测量的基本方法,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参加高考是中国学生从高中晋升到大学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高考一直是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语文学科的考试同样具备和承担着考试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和职责,特别是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它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谈资。20世纪末,人们对语文高考试题的争议不断升温,并逐渐发展成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全面批判,甚至发出了“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批评。这正是本论题研究的缘起。
  本文以作者的实践困惑和现实忧虑两个问题为研究的起点,把半个世纪以来的语文高考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的源头追溯了语文考试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对现代语文考试的影响。由民国语文考试这一承上启下的基点,开始对语文考试的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比较。文章紧扣语文高考这个中心议题,对“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初”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文本进行了详细的研读,同时对与之相关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课程改革、考试大纲、教材内容等作了较系统的梳理。在翔实的材料基础上,研究这些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提出和课程改革实施的社会背景以及对语文教材修订、语文考试大纲的制定和语文高考的命题等各方面的影响,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语文高考文本发展、演变的过程,对不同时期高考语文文本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角度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在文章的最后还结合高考语文的现状和发展的趋势对构建新的语文高考文本做出了思考与建议。
  全文共分六章。每章根据不同历史时期语文高考的特点确立主题,从理论的角度把语文课程性质的变化作为统领全文的依据。在这一线索的贯穿下,可以明确地了解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高考的变化,以及课程改革、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建国初期,语文教育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语文高考从形式上继承了科举时代以来的考查方法,题型简单而侧重主观题型的考查;在内容上大多与同时期的国家政治生活有密切的关联,“文以载道”的观点鲜明而直接。
  文革时期,语文教育遭到彻底的破坏,语文高考基本上退出了教育的舞台。即使是昙花一现,也只是一种政治内容的变相的审视。这种考试命意在文革前后的几年中都普遍存在。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语文与政治的这种捆绑对语文教育仍有很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语文教育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语文考试不管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表达出了人们在思想解禁后的奔放热情和跳跃思维,从而让语文高考在对教材内容的衔接、教育政策的理解、现实生活的隐映都有了飞跃的提高,给后来的语文教育与语文考试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
  二十世纪末到新世纪初期,由于历经了语文教育的大批判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变局,语文教育在拘泥传统与创新变革间徘徊犹豫,这在语文高考文本中也得到了鲜明的反映。这一时期,语文高考在传统与创新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超越。
  通过研究发现,语文高考在内容的选择与题目的设置上与社会文化均有着极大的关系,如何解读并习惯这种文化的选择对考生将有着极大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