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价格的传导效应——基于TSLS法的实证研究
【6h】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价格的传导效应——基于TSLS法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三、本文的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汇率对价格传导效应的理论分析

二、国外关于汇率对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关于汇率对价格传导效应的理论分析

二、国内关于汇率对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对国内外文献的评价

第二章 汇率对价格传导效应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汇率传导的内涵

一、狭义的汇率传导

二、广义的汇率传导

第二节 汇率传导效应机制

一、直接传导机制

二、间接传导机制

三、货币传导机制

四、预期传导机制

第三节 影响汇率传导效应机制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经济形态

二、汇率制度选择

三、贸易对外开放程度

四、进口商品的组成与结构

五、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表现及公众对其信心程度

六、经济运行状况

第三章 人民币汇率与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及特点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及特点

一、1994年汇率并轨后至2005年汇改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

二、2005年汇改后至2010年汇改重启前的人民币汇率变动

三、2010年汇改重启后的人民币汇率变动

第二节 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及特点

一、1992-1996年的高通胀时期

二、1997-2002年的通货紧缩时期

三、2003-2010年的物价变动情况

四、2010年以来的物价变动情况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的传导机制特点

一、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物价的正向传导机制

二、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物价的负向传导机制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汇率传导模型设定和计量方法简介

一、汇率传导模型设定

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简介

第二节 变量的选取与处理

第三节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价格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矩阵

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三、方程的TSLS回归结果

四、引入虚拟变量DUM后方程的TSLS回归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控制,降低通货膨胀预期

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流动性管理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汇率和物价在开放经济的各变量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影响内部经济均衡和外部经济均衡的关键变量,同时二者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汇率理论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对物价和汇率两者关系的讨论也始终交织其中,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稳步的升值过程。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汇改重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从2005年7月至2012年2月,按照贸易权重计算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18.26%,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27.92%。人民币汇率波动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减缓国内通货膨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2007年,在我国消失多年的通货膨胀再度出现,而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则不断加大,政府已将稳定物价作为2012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理论和现实的重大差异要求从新的视角来思考,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导效应研究这一视角对该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
  本文通过应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对汇率-价格传导理论进行总结,并简要介绍了汇率传导效应的理论知识;之后回顾了1994年至今人民币汇率和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观察汇率与物价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结合理论与现实,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就1995年1月至2012年2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传导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通货膨胀惯性、名义GDP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流动性过剩等影响CPI的因素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但影响非常有限,并且以2个月前的变动对当期CPI的影响最大: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上升10%,CPI下降不到1%。在考虑了2005年7月汇改的影响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因此,要解决近期的通货膨胀压力,不能只依靠人民币升值,我国政府也应将政策力度放到汇率政策之外的其他政策上面来。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