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6h】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实验材料

4.治疗方法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2.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比较

3.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对比

讨论

1.本课题的创新点

2.细菌感染时的检测指标

3.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及进展

4.VSD在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中的作用机制

5.VSD的应用缺陷

总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
  将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以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置管冲洗技术),并对其治疗四肢感染性创面进行临床研究,为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指导。
  方法:
  搜集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三科(显微及创伤外科)2013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因四肢感染性创面住院的患者60例,其中接受单纯VSD治疗的病例30例分为A组(VSD组),接受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VSD结合置管冲洗技术,即在VSD材料下或创面内置入冲洗管,术后每日进行间断“潮汐式”冲洗)病例30例分为B组(改良VSD组),搜集术前及第一次术后两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创面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c反应蛋白指标以及术后引流管堵塞次数,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对比两治疗组术前、术后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创面细菌种类及其耐药性、c反应蛋白之间的差异,同时探讨置管冲洗术+间断“潮汐式”冲洗对VSD术后引流管堵塞情况的改善作用。
  结果:
  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60个病例,分别进行VSD及改良VSD治疗。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60例病例在术前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创面细菌种类及耐药性,c反应蛋白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改良VSD组在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创面细菌耐药性转归、c反应蛋白指标,降低术后引流管堵管率等方面均优于V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四肢感染性创面能充分引流、减轻感染、改善创面血液循环和刺激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对四肢感染性创面的修复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